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有力途径。从“接受理论”视角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单一而未形成“期待视野”;语境复杂多变影响“读者消费”;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召唤结构”缺失;教育主体的话语能力不够影响了“第二文本”的产生。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充实话语内容和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技能,才能有效克服以上短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则是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根本在于价值自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需要价值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价值自信是教育者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前提,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识、形成品德和确立信仰的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社会认同的心理基础。为此,要抢占理论制高点,强化理论自信;要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强化学科自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强化功能自信。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用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意识哲学反思,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困境和出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须要把握问题逻辑的主线,从而有效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话语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问题逻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教材的话语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学科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效能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教学底气不足等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的缺失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价值性与时代性的学习和研究,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话语方式的不断变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实效,教师的教学话语也应随着时代步伐的变化而变化。就具体途径而言,就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提取新的话语,运用学生校园生活的话语,以及在教学话语中融入学生的心理话语。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实现4个重要转变:由"照着讲"向自主讨论转变;由死记硬背向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变;由正面引导向正面引导和反面批判有机结合转变;由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转变。实现这4个重要转变,有助于更好地使青年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吸引力不足和影响力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下降是不可忽视的现象。高校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即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实践话语向人本话语的转化,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吸引力不足和影响力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下降是不可忽视的现象。高校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即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实践话语向人本话语的转化,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体系的建构包括话语内容体系、话语转译体系、话语自觉体系和话语共生体系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自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译方式、和谐共生的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发展有赖于转译体制、方式的改进,推动话语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话语分析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模式和实证分析方法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著名英国语言学家保罗·切尔顿教授采用语用学理论模式,对地域政治视角下的当代政治话语,进行了深刻的语言分析,揭示了政治思想、行为的精神表现,促进了政治话语研究,拓宽了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博弈与统一的局面,而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及国际话语权的掌握都和青年人的奋斗与努力存在直接的关联.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搞好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对相关内容展开探讨和分析,以促进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承担着传播党的政治路线的政治责任,又承担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责任,增强其理论自信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出发点、科学研究的学术保障、高职学生健康发展的师资保障、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力量来源。因此,提高其理论自信能力,需要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大厦;提高教师理论分析能力,构建起完整的理论运用环节;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笔者主要围绕"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提出的依据、以及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学术界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研究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话语理论的核心是话语权问题,通常由话语行为主体掌握,宣传并分享主体意识与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话语逻辑下,以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可建构或解构哈贝马斯、詹姆逊等西方学者的话语理论,既可透析其本质,予以识别、摒弃,又可对其在具体现象层面的工具性加以借鉴、利用。新媒体时代,从话语理论视角出发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检视直接思政课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行为特征的反向逆推,从整体意义上探析我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为如何提升有效性提供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通过制度人民性的理念表达、制度自信的认知表达和制度效能的实践表达,构建了话语理念、话语范畴和话语策略相统一的制度自信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应在明确社会主义话语属性的前提下,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类型拓展、表达能力提升、传播力量强化和实践基础巩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围绕科学理论展开的语言及其表达系统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立基之本,是其得以生成、运用和传播的思想内核与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彰显"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实践表达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外在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表达呈现出了多样性灵活性等全新特...  相似文献   

20.
叶荣国  孙娜 《教育评论》2022,(4):96-100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被大学生认同、接受,他们才有接受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话语主体间性关系、生活世界的语境、话语有效性主张等核心思想启示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效果,话语双方需要建立“主体间性关系”,形成“话语共同体”;回归“生活世界”,促进话语的“视域融合”;满足“有效性主张”,提高话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