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Z1)
吉春亚老师曾在《新作文》上撰文《跨越作文"真实"的尴尬》,指出作文中一些"另类"的真实所带来的尴尬,如黑色幽默、散漫调侃等。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认为返璞归真才是人文关怀中最为实质性的内涵。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由此而产生了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真实",可谓猝不及防,下面便是一个学生的考试作文片断:  相似文献   

2.
初中作文的"真实"与文学意义上的"真实"是有差别的,初中作文强调的是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要抒写真情实感. 作文需要真实 一切情感源于真实,这是个浅显的道理. 真实是作文情感的触发点.一篇作文如果连最起码的情感触发点都没有,何来真情?何来感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作文中只有流淌出作者的真实感受,才能感动读者.相反,没有真实感受,胡编乱造,无论文章词藻多么优美,那最多也只能算作文字的堆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重的基本理念,明确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师要"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张东升  李雷 《教育革新》2007,(11):48-48
作文就是要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叶圣陶先生就有言:"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失真"现象还是很严重。一、溯源: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学生作文中"自我"元素缺失。学生写作目的畸形化,偏离了写作的真实需要,丧失了自我。学生作文中真实的"自我"缺位,偏离了情感表达的轨道,冷却了自我。②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细节。细节  相似文献   

6.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章从来都是心灵真实声音的承载体,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反应童年真实生活,表达一种童真童趣之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习作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作文求"真"是作文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中毒     
谢植宇是"创新作文网(www.cxzw.com)"上非常活跃的小作家,也是我们杂志重点关注的一位人气作家。谢植宇的小说写得很有特色,常常于幽默、调侃中展现校园中的真实一面,展现学生的喜怒哀乐,展现我们身边最真实的生活。尤其是"小说家"系列(《小说家》刊登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8年2月刊上,《依然小说家》刊登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8年3月刊上)和"H中"系列(《我在H中的文科生涯》刊登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8年10月刊上,《H中二三事》刊登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9年4月刊上)写作水平超越了同龄人,非常具有可读性。同时,他的作品不招摇、不媚俗、不套作,坚持我手写我心,脱离很多"80后""90后"写手滥俗的写作模式,深受读者喜爱。在以后的《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杂志中,我们会把他的一系列作品呈现给大家,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灵动的感悟"是我们《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一直以来的办刊宗旨.其中排在第一位,最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的体验". 没有"真实的体验"就难有"灵动的感悟";没有"真实的体验",表达再"新鲜"也是华而不实.拥有"真实的体验"就会有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观点,就会让你的作文个性十足、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2012,(22):48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新的现实情景中培养下一代更加和谐、完整、独立的人格,展示新生代面向真实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真实生活的魅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杂志社等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大赛,并同时启动第一届全国"生活作文"优秀论文评比。  相似文献   

10.
尹效红 《小学生》2013,(12):22-22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头疼、最有意见分歧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大纲》的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1.说真话就是"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如:教学《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2,(7):63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新的现实情景中培养下一代更加和谐、完整、独立的人格,展示新生代面向真实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真实生活的魅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杂志社等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大赛,并同时启动第一届全国"生活作文"优秀论文评比。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2012,(19):41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新的现实情景中培养下一代更加和谐、完整、独立的人格,展示新生代面向真实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真实生活的魅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编辑部等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大赛,并同时启动第一届全国"生活作文"优秀论文评比。  相似文献   

13.
李平 《语文天地》2008,(7):14-15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于高中生作文有一条明确要求就是"感情真挚"。这里"感情真挚"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和装饰感。现就"真情实感"这个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真实性"是困扰学生写作的难题之一。根据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作文的"真实性"评价,既有生活真实,又有艺术真实,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高中生写作时应表现艺术真实,通过观察、构思、创作的过程,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虚假的情结、虚假的人物、虚假的情感,小学生过早地学会做"双面人"。虚假作文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真实"重回小学生作文,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培养的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必须回归真实的生活,必须让学生自主作文。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挣脱束缚,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由重"怎么写"到重"写什么",由重"写作知识"到重"写作实践"的转变,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构成什么文字","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叶老的话,深刻地阐述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错位现象1.作文要求文学化。《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小学作文是一种启蒙性的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20.
"感情真挚",是作文特别是记叙类文章成功的关键因素。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往往能触动心灵,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意思是,只有用真实、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和情感的张力。何谓"感情真挚"?即在文中自然地表达真实感受,流露真情,而非虚情假意。作文做到"感情真挚"并不难,只要用好以下"三招"。第一招:记述真事,抒发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即,作文一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