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新鲜血液,没有教育科研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更谈不上振兴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科研体系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制度保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要保证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果,制度保证是前提,只有建立起完备的教育科研制度,才能有效保证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果。那么,建立什么样的教育科研制度呢?  相似文献   

2.
资料室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成果。因此,从事资料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科学的管理方法,还应掌握较高的服务技能,以便能及时、准确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最佳服务。一、资料的科学管理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文献资料的科学管理,要适应于专业学科的需求,不仅以收藏专业文献为主,还需兼收其它有关资料,使之成为又专又全的资料收藏科学体系。事实说明,任何人要想搞科研、做学问,首先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文献,足以反映国内、国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重要举措。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组建科研团队要满足完成课题的需求,寓建设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学术交流、团队成员培训、申报课题和必要地技术支持,扶持科研创新团队的成长。还要积极建设团队的文化,遵守科研规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努力实现科研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独特的治学方法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手段 1.乐学。杨振宁认为做学问是一种乐趣。他说:“用功读书是对的,可除用功外,还要发展个人兴趣,有了兴趣,‘苦’就是乐。”他指出,假如个人读书觉得很苦,要做学问,要出成果,恐怕很难。 2.积累。杨振宁对事物本质了解透彻,知识面宽,学识渊博。他说,在日常学习研究中,他随时在观察,随时在提问题,随时在思索答案,积累下来,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解得也越来越深刻。 3.渗透。杨振宁认为,学习过程应辅以渗透法。他说:“当你接触到某个新事物时,可能会碰到困难,但不要怕,要坚…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高校凝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资源,具有取得重大创新性成果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高校要通过制度来加强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真正担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7.
正说到底,"学术休假"制度是将原本属于学术研究的时间还给教师,为学术发展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当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时间少之又少。这与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有关。尽管不同学校有不同标准,但科研考评中都提到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学校的职称总额是有限的,但是参与评比的教师数量有增无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出学术成果,成了高校教师们的无奈之举。有学者坦言,高校教师已沦为"科研奴隶"。在科研的  相似文献   

8.
史学大家朱绍侯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近60年,出版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在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名旧制度等领域均有独创性的贡献.主编<中国古代史>被列为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发行量达120多万册,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史教材.10月5日,笔者在<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教授的安排下,有幸采访了朱先生.在总结治学经验方面,朱先生认为:做学问要从实际出发,搞科研首先要在教学上站住脚,科研创新要另辟蹊径,构建学术体系需要长短期计划相结合,历史研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并就五四运动与儒学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回答了采访者的提问.为加深理解朱先生的学术思想,本刊特邀华南师范大学陈长琦、河南大学龚留柱和李振宏三位博士生导师撰写了3篇研究朱先生学术成果的专题文章,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教科研成果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高职院校科研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通过强化科研意识、完善科研制度、组建科研团队、加强校企合作等途径,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职的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和提供应用型科技成果,因此,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应区别于本科院校。在制订相关科技政策时要重视对应用性成果的引导,体现出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要制订全面合理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职能,不断发掘教师的科研潜力,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要构建好科技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科技服务环境,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科研的互动状态是教育教学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在建设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模式中,我们在确定宏观背景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充分地发挥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对生成科研理论的直接促动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必须运用于实践,在对实践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接受其验证,进行充实、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从教学到理论、再由理论到教学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存在科研团队不稳定、科研特色不鲜明、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低、学术交流气氛不够活跃等问题,需要采取提高认识,加强规范管理和科研队伍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城轨车辆系统检测技术的课程教学为例,研究了科研实践对学生学习城轨车辆检测技术的促进作用以及教师从事科研实践对城轨车辆检测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科研不仅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使教师适应当前创新教育形式下的教学发展,实现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主动从事科研实践,将新理论、新方法渗透到城轨车辆检测技术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2008,29(2):75-80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本身成为"科学标准"的裁量者。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自身的科学性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由自然科学赋予和认可的。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危机和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得自然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面临挑战。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受到质疑,人的能动性、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受到追捧。这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摆脱对自然科学的依附,建立自己的科学性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在以数量为主的评估体系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中,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日益受到关注.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异质化"的科研环境,鼓励田野工作,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已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是一个对发展我国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研究成果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在如何有效地利用社科研究成果,推动人们思想解放,创造有竞争力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存在重大的缺陷。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要求科研机构和社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研完成果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微观机制,又要求政府通过转换职能建立起研究成果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宏观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高校科研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高校科研的投入,但我国大部分高校科研产出处于非效率状态。那么,科研投入如何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产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为样本,对其科研投入产出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为今后分析各高校科研效率存在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技统计与高校科研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保定师专学报》2006,19(1):111-112
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使科技统计与高校科研管理有机融合,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科研道德失范,是形成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完善科研立法、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环境,增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化科研资金投向,加强科学道德观念、优化科技队伍等多方面采取系统对策,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