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践表明:新政策、新机制带来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新活力、新成效,同时也凸现了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新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信用意识;全社会共同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贷款管理应从行政机制逐步过渡到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银行服务项目以及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
试析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和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汽车贷款具有抵押品价值不确定性、风险比向法人贷款大得多、贷款利息率的变动和其期限的变动也会对消费贷款造成不利影响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如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机制不健全,风险转移机制不完善以及缺少完备的个人征信制度的支持等,造成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出现很多问题。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措施、关注国家汽车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完善诚信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从制度层面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一项利国惠民的政策。然而,贷款生毕业后的还贷违约问题却严重阻碍了助贷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此,要在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结合逐步健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完善诚信机制,使信用管理制度化,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要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个人信用机制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形成习惯服从制度,制度转化为个人诚信习惯的有利的社会环境;要落实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事业编制和建立银行合理支付学校业务费用的机制;要简化毕业生还款程序,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晴 《华章》2010,(36)
借助高校贫困资助贷款政策许多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银行、高校甚至学生本人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严格助学贷款的管理、设计灵活的还款制度和助学贷款证券化能有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发展国家助学贷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银行、学校、学生个人这三方面对其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对高校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系统、制订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对策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遇到了银行贷款、学生惧贷以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某些特点所带来的与高校原有资助体系不配套等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个人信息系统、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既有助于推进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备,也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课题组选取江苏苏北4所高校大学生信用建设情况作为样本,以数据为支撑,梳理分析苏北高校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立健全高校信用教育体系、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高校信用管理队伍以及信用文化等方面探寻治理苏北高校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的应然之路。总的来看,当前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前提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重点是加强高校信用教育,根本保证是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助学贷款追欠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高的拖欠率会阻碍学生贷款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甚至会毁掉学生贷款事业本身。美国在助学贷款追欠中的措施,对我国的主要启示是:要明确政府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追欠法规,设计灵活的还贷计划,建立金融征信体系,引入专业担保机构,学校深度参与追欠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是银行对高校发放的一种教育消费与信用贷款,由于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学生金融意识、感恩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还贷观念淡薄,贷款风险成为银行和高校的重大隐患。我们应从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机制,健全法制,加大对全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起助学贷款的信用保障体系,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大学生征信评级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高校助学贷款业务以来,我国助学贷款的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发展遭遇到了巨大的信用瓶颈.故本文设计了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对湖南大学、中南林业、湖南财专、湖南涉外四所高校开展调查问卷,取得了172个贷款学生的样本,然后应用此模型对其进行了信用评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低信用评级学生状况与学生违约状况基本吻合的结论,同时探讨了对学生信用评级有重大影响的因子,并在文章的最后为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潜在信用风险.结果表明:利用时间平方根方法得到的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与居民的实际按揭贷款期望函数有较一致的符合,适用于目前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潜在信用风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团体贷款的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贷款实际上是一种小额信贷,它在解决贫困的贷款者缺乏资产抵押,只能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实践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它产生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因其骄人的还贷率,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效仿,在提高贫困者的消费水平、教育支出,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也是采取商业性的信用贷款,由于个人信用难以约束,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率迅速攀升,贷款纠纷愈来愈多,许多商业银行开始对国家助学贷款惜贷甚至停贷.本文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借鉴团体贷款的经验建立新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many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reduce the opportunity gap in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countries, student loans with cost recovery measures are often preferred during times of fiscal constraint. This study briefly reviews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student loans over other forms of financial aid and presents the case for voluntary sector involvement in contexts where government and market failures constrain effective solutions. It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program that has emerged to meet this challenge—the Perpetual Education Fund. This program utiliz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 large financial corpus, pre-existing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local vocational schooling, and intergroup solidarity to administer loans and recover costs. Because voluntary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loan financing and administration is relatively new, the experiences and innovativ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his program have valuable implications for other emerg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政策性贷款为辅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回收和偿还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毕业大学生还贷状况不佳,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今年进入申贷两难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应采取减轻贫困大学生的还贷压力、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及违约贷款的事后补救机制等对策来弥补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Student loan schemes now exist in more than fifty countries, but many are not working well and critics question whether student loans are feasib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special issue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s experience of student loans and other forms of student support in selected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and examines the prospects for reform of student loan programm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reduce default.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volume describes current research on student loans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IIEP) and the World Bank, and draws on the conclusions of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Forums on student loans organised by IIEP, to conclude that student loans are feasible, and can promote wider cost-sharing and help to generate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but only if loan programmes are well designed and efficiently managed. The purpose of this introduciton and the subsequent articles in the special issue is to suggest some ways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student loa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rawing on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in Asia and English-speaking Africa.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学生贷款:贷款机构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政府对资本市场干预程度的不同 ,香港地区形成了三类教育贷款 ,即政府补贴性贷款、成本回收型教育贷款和盈利性教育贷款。这三类教育贷款在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上是互补的。香港入息教育款的成本回收率达 71 .4% ,这表明香港的教育贷款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资金发放与回收体系 ,1 %的贷款拖欠率亦表明香港已具备了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与金融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助学贷款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信用障碍,商业银行目前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可能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助学贷款只能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利用社保基金,通过社保卡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贷款难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