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兴敏 《教师》2012,(30):72-72
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的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将知识重复讲解;有的老师说话不按常理,东一句西一句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有的老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完整的意思……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优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爱,有很多理解,有人说爱是爱情,有人说爱是亲情,有人说爱是友情。那么作为教师,我领悟到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母爱,疼爱,包容,理解。用爱感化学生,用爱教育学生,用爱关怀学生,用爱陪伴他们成长。看过一个采访,采访者询问一所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上学到现在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个老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避而不答生怕该采访者去老师那打小报告;有的说最喜欢的是幼儿园的某老师;有的说自己班里最温柔的某老师;有  相似文献   

3.
面对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教师会长叹师道不存,世风日下;有的教师会抱怨教师地位低下,连学生都不理不睬了;有的教师觉得无所谓,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当和谐平等。师生相见,不一定只有学生先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先打招呼。如果老师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打声招呼,师生关系可能会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老师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里,老师都把批评做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受过老师的批评,只是次数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学生经常挨批评;有的学生很少挨批评;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相似文献   

5.
日前,听学校任教三年级的赖老师聊起这样一段教学经历——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时,让学生自主探索"12×10"的计算方法,结果发现班上部分"优生"只想到一种算法,即先算"12×1"得12,再在"12"的末尾添上一个"0",算出"12×10"等于120.而让他们再想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却怎么也没想出来.相反,其他一些"中等生"、"后进生"却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的先算"12×5"得60,再用"60×2"等于120;有的先算"10×10"得100,"2×10"得20,再用"100+20"等于120;还有的是1个10、2个10这样数的,一直数到12个10,结果是120……为了能让那些"优生"也能衍生出一些不同的算法来,赖老师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最终他们想到了用"先算‘12×11’得132,再用‘132-12’等于120"、"先算‘13×10得130,再用130-10’等于120"等不同的算法.赖老师见"势"不妙,赶紧中断了交流.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导致学生走神的因素很多,有的是教师的原因,有的是学生的原因,也有的是学习环境的原因。如果学生学习时不能全神贯注,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尽可能地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爱走神的学生回到课堂学习中来。有一次上新课《赶海》,我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老师先放一段录音,我们来比一  相似文献   

7.
听过许多老师上的看图说话课、看图作文课、看图学文课,无不提及观察顺序问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先人物后景物”的顺序观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于是乎,学生就:老老实实地按老师规定的顺序去观察。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用评语对学生的数学作文进行评价能够使学生感到是在和老师进行一种心理上的交流,他们从心里更愿意接受老师在评语里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是批评指正.根据作用的不同,数学作文的评语可分为: 1.肯定型评语学生的作文有的在内容上比较优秀;有的在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比划的方法回顾一下好吗? (各小组学生边议论,边比划,一股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充满了教室。学生们先回顾长度单位“米”。有的伸出两臂左右一张;有的站在座位前先将眼光由脚尖向胸部一拉,再用手掌在胸前一比;有的借助课桌的长度来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家长会多是老一套:家长先听领导讲话,然后班主任介绍班里的工作、成绩和问题;各科老师介绍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验成绩;表扬一些学生,评判一些事实(有的老师也会点出学生的名字),等等。往往是开家长会前,学生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11.
听了几个老师教学《乡土情结》,感触颇深。有的老师上课前播放了《故乡的云》来烘托气氛;有的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有的老师让学生给家长写信以诉思乡之苦,等等。但总有一个感觉就是与文本隔得太远,文章理解得不透。怎样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吃透教材?我用最简  相似文献   

12.
在指导学生科学记录时,我们不仅让学生用文字、画图等符号的进行记录,有的还会利用图表来干预学生的表达。不同的老师倾向使用不同的图表,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图表呈现信息,其目的都有三点:一是尽可能详尽地把观察到的事实表达出来;二是尽可能将繁杂的信息清晰地呈现,方便信息交流与汇报;三是尽可能方便信息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如坐针毡。有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亲亲热热;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却惟恐避之不及。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却愤愤不平,百般抵赖。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躲得远远的。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认为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外在美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这绝不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更不是教师魅力的全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一般来说,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又有一技之长,能让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01,(11):50-50
在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老师的授课方式有: 1.演讲(Lecture)——老师讲学生听。 2.研讨(Semminаr)──学生先自行看书或做完功课后,再到课堂上和老师讨论,多为小组方式。 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  相似文献   

16.
<正>首先声明这不是个案,而是本人对教育活动、教师职业的一种反思。教育是一项高贵的事业,也是一项辛苦的职业。大家每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每位教师都倾心付出,而回报和收获却大相径庭。同样的学生见到有的老师绕道而行,而见到有的老师则早早的打招呼;有的老师在节日期间总会收到在校或已毕业学生的诸多问候,而有的老师就显得格外孤独和冷清;有的老师总会有好多学生来看望,有的老师在课下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要"自主" 我在教《苏州园林》时,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学;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最后我提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散步》时,鉴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我建议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文,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11月20日晴今天下午,学知教育的白老师来我们学校开展"体验作文"的讲座,我高兴极了!来到教室,白老师看着小记者们都整齐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先来了个热场,让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今天的现场。我们都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人山人海!"有的说:"人潮涌动!"突然一个同学大声说:"座无虚席!"是啊,今天的教室真的可以用这  相似文献   

19.
案例1.英语课上。王老师问学生:“What music do you like best?And Why?”。她提问的对象是随机选取的。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老师、期待与老师交流;有的看上去有些紧张,正小声地向同学询问;有的则把头放得很低、几乎是趴在了桌上——曹龙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受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会偏离常态,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业要求,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应当予以批评指正,甚至予以必要的惩戒,以便使学生及时转化,健康成长。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坚持科学方法,学生心悦诚服,知错就改,人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而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方法不当,学生不当一回事,不理解,不服气,逆反对抗,甚至还会记恨终生。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不同,体现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