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字后面加标点,看起来简单,但小学生由于难以分清书面语言的结构,辨明表达意思的语气,在写作中常常千篇一律用冒号。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编了一首儿歌让学生巧记:“说”字后面加标点,四种情况记心间:要说的话在后边,“说”字后面两圆点;要说的话在前边,“说”字后面画圆圈;要说的话在两边,“说”字后面加逗点;要说的话非主句,“说”字后面不用点。例1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两盒。”例2“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例3“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说,“我给您去换零钱。”例4因此,孩子们说“…  相似文献   

2.
一天午学后,小闵和同年级的几个调皮学生在教室背后的地上用粉笔写了斗大的三个字:“徐玉华”,在名字旁又画了个短发人头像。凑巧我那天到校特别早,路过教室,看见几个男生围在一起,便走过去。他们看见我,有的赶快跑了,有的站在一旁似笑非笑。小闵吓得满面通红,以为准要挨一顿训斥。我看见地上写着我的名字,画着我的头像,心里很不舒服。一阵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y6L二l透n再n:{已ng ping zhdng hua ju压n lido kuo(、()()()() gui 11:,·1一,1 01,、,宜jid tidn、:d () 乙‘碧披”的“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杳字母( ,,件兔音节一(,;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碧”字共()画;是()结构;写出“碧”字的第七笔();“碧”字的解释①青玉②青绿色;在这里应取第()种解释;请用“碧”字组四个词()()()()。 3.‘切掉句子中的错别字,将正确地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拈号里。 山围绕着水,水到应着山,加上绿树红花,游船鱼舟,让你感到仿佛走到花倦一样。() 4.选词填空,并在后面的括号…  相似文献   

4.
善意的谎言     
白云 《辽宁教育》2008,(3):32-32
期末考试,我被派往外校监考。二年级语文测试的考场上。孩子们在认真紧张地答题。忽然,一只小手举起来。我走过去询问:“什么事?”胖胖的小男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他的手指着一道生字加减法题:“眨”字去掉偏旁“目”.剩“乏”字。然后再组词。卷纸上“乏”字后面的括号空着,显然,小男孩不认识这个字,无法组词。  相似文献   

5.
不知在哪儿看到“亲情树”这三个字,就深深印在脑海里了。有时候想,亲情树究竟是什么样呢?于是就在心里描绘它,可总是很模糊。终于有一天,我拿起笔开始画这棵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从前”两个字后面是一张粮票;“现在”两个字后面是一张股票;“将来”两个字后面是一张水票。这幅漫画令我至今难忘。回忆从前,中国是多么贫穷,买什么都要票:粮票、布票、肉票……听住在城市里的婆婆说,城里那时还有煤球票、火柴票呢。农村里的票都是大队里分的。每次拿到票的时候,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分票是看你家有多少人,就分你多少份票。其实,用票就是限制你的吃穿。  相似文献   

7.
早就听说 ,本届初三学生爱给老师出难题。没想到新学期一开学 ,我便担任了他们的语文教师并兼任一班的班主任。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评价并非虚言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从中获益匪浅 ,感慨万千。下面实录我和学生的几个课堂片段。语文课上 ,在分析两个短语“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哪个有歧义时 ,我和绝大部分学生达成了共识 :第一个有 ,第二个无歧义。一个男孩———陈强 ,通地站起 :“老师 ,第二个有两种读法 :一是动宾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 ;一是偏正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坐下了 ,我却愣在…  相似文献   

8.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9.
95分+5分     
一位老师正在批改一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临摹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刺猬。忽然老师的目光被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画得很普通的刺猬,只是在刺猬的后面画了一串脚印,还歪歪扭扭地写了两个字——“向前”。老师握笔的手顿了一下,写下了“95分+5分”。作业发下去后,学生来问他:“老师,我得的是100分吗?”“不是。”“95分+5分不就是100吗?”“哦,那你说100分意味着什么?”“非常好,就是完美!”孩子很得意地说。“对。你的画有画得不像的地方,喏,你看——”老师用手指着说。“可是我尽力了……”“我知道。你的刺猬的确得了95分,…  相似文献   

10.
刘琼 《初中生》2009,(7):52-52
风中,你摇曳着, 你要飘向何方,我儿时的红袖套? 回忆。曾经你轻轻地来到我的书桌旁。 “是谁,是谁将你放到这里的?” 回忆。曾经她悄悄地来到我的书桌旁。 “后妈!”这两个字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11.
朋友指着一幅画问我:“从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一朵花.”我说. “就只一朵花吗?”朋友问. “就只一朵花,因为画上只画了一朵花.”我说. “就只画一朵花吗?那一朵花只是画中的一小部分,花后面,那画中的一大片背景没有看到吗?”朋友说. 经朋友的提醒,我才看到了画中那暗灰色的背景.那黯淡的背景在花的后面,默默地铺垫者花、衬托着花、彰显着花,让人们看到的是画中的花,而不是画中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图画老师在红纸上用浆糊写了4个大字,然后叫我帮着往浆糊字上粘白棉花。不一会儿,红纸上就出现了4个毛茸茸的白色大字——“庆祝元旦”。老师把字挂在用松柏装饰起来的大门前,还夸我粘得好。小孩子听了表扬,会怎么样?当然更起劲啦。后来我就经常跟在图画老师的后面帮他画画或出黑板报什么的,这就是我画儿童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讲画     
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其他的小朋友都出去活动了,只有月月一个人在美工区里自言自语,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月月,你在干什么?”“我在讲画。”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仔细看了看月月画的画:一棵大树,许多落叶和小草,还有许多花朵。看上去无非是花草树木,很平常。月月却讲道:“在树爷爷家周围,住着小草兄弟和花儿姐妹,他们生活得很快乐,树叶宝宝很羡慕他们,每天都有好多树叶落下来和他们一起玩。”听着她童话般的讲述,我惊呆了。“你讲得真好。”她又问我:“我画得好吗?”我回答:“你画得也很好。”从月月身上,我明白了:讲…  相似文献   

14.
又见枣儿红     
“八月十五枣儿红。”村里那棵歪脖老枣树,已不再枝繁叶茂,秋风中高挂树梢的几颗红枣,像飘零的小精灵,舞动着火一般的热情。枣树后面的磨房——我启蒙读书的教室,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一盘石磨,雨打风吹中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相似文献   

15.
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在一次上课时,我为了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让他到黑板前听写生字。他显得很害怕,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我所念的字。可是,当我们共同检查时,就连我在讲台上也要认真辨认,更不要说坐在后面的学生了,因为他写的字比钢笔字大不了多少。问其原因,他哭着说:“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到黑板上写过字,不知道在黑板上怎样写。”  相似文献   

16.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7.
一、辨析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豢”字按笔画查“13”画,按拼音查“h”,按部首查“(?)”部;“恭”字按笔画查“10”画,按拼音查“g”,按部首应查“艹”部。( ) 2.《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  相似文献   

18.
故乡是幅画     
故乡是一曲思念的歌,唱出我对故乡的回忆;故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写出我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画出故乡的美丽……离开故乡三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相似文献   

19.
如果要我写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我应在“语文老师”这四个字后面加一个“们”字。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是他们教我遣词造句做文章,以至于今天成了一名作家。抱歉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姓都不记得了,脑子里只留下他们的影像。我现在已年过半百,记忆力差,想这些老师是会原谅我的。对于初中的回忆便清晰一些。那时教语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个子不高,又无威严感,上起课来,她在上边认真地讲,同学们便在下边“议”,叽叽喳喳,如同茶馆一般。我很愤怒,但也没有用什么英雄的举止来制止这种目无师长的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看到一则讲述父亲教儿子画画的趣事,于是,随手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中:一天,儿子要画人物的头像。我教他先将“0”放大画出一个圆圈(脸部);然后在圆圈顶部画出三个“1”(头发);在圆圈两侧各画一个“3”(耳朵);在圈内上部三分之一处画两个卧着的“1”(眉毛);眉毛下面画两个“0”,“0”内各画一个“1”(眼);圈中部画一个倒“7”(鼻);鼻下画两个卧着的“3”,再在两个“3”之间画一个卧着的“1”(嘴)。一幅简笔人头像便完成了。当时摘抄的动机,只是觉得挺有意思,想着或许哪一天也可在自己的女儿面前露一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几乎把它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