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团事件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近年来西方学者掀起了对义和团事件再度认识的潮流,影响了中国学界的话语走向。沟通义和团事件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媒介除却西方强势话语权力以外,还有将历史寓言化与故事隐喻化的途径。义和团的故事本身就有戏剧性,它隐括了经典悲剧的全过程,再现了悲剧的所有细节。自然灾难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基点,对洋教洋人的妖魔化是义和团故事生发悲剧对立面的动力。暴力主义的复活,构成了义和团代言的农民式古典精神抗争近代强势力量的绝响。义和团运动还是现代文化观念的参照物,其富有华北地域色彩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对近世以来大型的戏剧性群众运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其发生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地域文化和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义和团运动的"仇教"、"反洋"意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能抗拒和抵制;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留恋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恐惧的文化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反对一切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思想文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导致了二千多年传统文化所构建的民族心理防线的解体。  相似文献   

3.
刘万路 《华章》2007,(6):93-93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直是后人探讨的话题.既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也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更没有严格的纪律,而且还被统治阶级迷惑,上当受骗,在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今后代文人惊叹并仰慕不已,其人生悲剧更引发了诸多争议。贾谊的悲剧是“怀才不遇”的悲剧,也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悲剧。可以说,贾谊的悲剧是时代和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贾谊人生悲剧成因的探询,于我们客观评价贾谊本人、反思汉初文人命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杜甫为求仕所做准备甚为充分,也合乎盛唐科举要求,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更符合儒家之道,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杜甫这一人生悲剧,不只是科举制度的流弊所致,也不仅是个别昏君、权奸失政的结果,更是整个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假仁借义”、不重“儒术”“道术”、强压才士的内在本质与杜甫天真、善良、美好的理想之间剧烈冲突的结果.杜甫后来在对其政治悲剧反思时,没有停留在个人命运的悲叹中,而是推己及人,更深刻地感受民生疾苦,与人民休戚与共.与其他遭到君王贬斥的封建士子(如张九龄、李白、贾至、严武等)相比,杜甫的政治眼光显然更敏锐,对社会的反思更深刻.他接触到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也就具有了更伟大的人格.因此,其政治悲剧不仅是一种命途多舛的人生悲剧,更不只是上层政治势力互相排挤导致的政治悲剧,它还是封建专制社会中“君”不从“道”而“道”于时无补的文化悲剧.杜甫的人生追求和政治反思具有更大的文化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项羽是一个失败者,同时也是一个千古英雄。他毁灭的原因,除了外在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史记》通过对项羽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及命运走向的描述,在展现项羽是一个具有崇高悲剧美的英雄人物的同时,着重揭示了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性格。项羽性格的缺陷,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复杂的悲剧美也是丘逢甲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在丘缝甲的诗歌创作中,他把现实生活的悲剧痛感转化为学作品的悲剧美感;悲壮之美、悲愤之美和悲怆之美使其诗作具有更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矛盾冲突是构成戏剧的主要元素之一,悲剧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更激烈尖锐。学习悲剧,就是要紧抓矛盾冲突,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探究悲剧人物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的具体内涵及其被毁灭的痛苦。这种痛苦既有主人公的恐惧与痛苦,也有阅读者的良知与悲悯,两者产生共鸣共振,才是悲剧作品崇高审美价值的体现,才达到了语文教学提升个人审美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900年夏天,义和团运动爆发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义和团运动在北方燃起并且发展得轰轰烈烈,张家口地区作为北方塞外重镇,在这庚子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表现。试图在能搜集到的史料,主要以县志居多,还有已有的学术基础上,时间限定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主要对义和团运动在张家口地区的情况进行简要论述,以阐明张家口地区在此时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从伦理批评角度审视《宠儿》中塞丝的杀婴行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阐释空间和多重的意义,从而深化对这一悲剧的理解。塞錾杀子的行为虽然是出于母爱,但严重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规范,是人性伦理倒退的表现。塞丝杀子不仅剥夺了女儿的生存权、而且也使女儿丧失了反抗、逃跑、斗争的机会,其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从悲剧发生的社会背景、黑白种族文化关系分析,塞丝的杀子悲剧是奴隶社会灭绝人性的悲剧,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伦理悲剧,也是白人人性丧失与文明倒退的文化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农民阶级组成义和团,运用传统的武术形式,狠狠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和团组织源流、练武形式、习武内容以及民众广泛练武的情况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全国规模的习武大表演;另一方面本文对武术在义和团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施辉 《历史学习》2002,(2):29-30
由《中学历史报》编辑部编辑的《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单元练习与综合测试》一书中有这么一题: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到底反不反封建的认定上。但是,新旧版教材没有明确认可义和团运动反封建这一说法。姑且不论教材是无意疏忽,还是有意回避,也不谈这个问题有多高深的学术价值,义和团运动到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小说在表现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小说中这种冲突不仅是表面呈现,更有其深刻的含义,它是受时代背景影响的结果,同对也与池莉个人对生活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鲁迅的精神,激起了笔者对鲁迅先生认识的渴望,特别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挖掘,对愚弱国民灵魂的疗救苦心,更使笔者为之撼动.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阿Q正传>是其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阿Q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一个悲剧形象——祥林嫂,我们在审视祥林嫂的抗争时,却能看到她的抗争恰恰是对其奴隶地位的维护和争取,这就使祥林嫂的悲剧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也能看出鲁迅疗治中国人的灵魂的清醒和深刻。  相似文献   

19.
悲剧,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悲剧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单从理论上争论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悲剧不仅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更有源泉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活悲剧和艺术悲剧的关系,正确地解释悲剧在社会主义时代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远景。本文拟侧重从艺术悲剧和生活悲剧的关系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俄狄浦斯王》为例试从宗教仪式的视域出发,旨在阐明古希腊悲剧的剧情结构直接起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且情节内容也与仪式中所表现的意蕴和内涵遥相呼应;当其从宗教仪式中分化出演员和观众,并被赋予更重要的生命启示时。悲剧才开始成为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