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华 《云南教育》2008,(1):15-16
某文学批评家尖锐地指出,很多“语文教师走上了讲台,但没有走进文本”,这是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此话颇具深意地指出了语文教师身份的多重性:知识的传授者和文本解读的批评者。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解读阐释和批评文本的角色,既不能被文本以及文本的单一阐释征服,也不能学作旁观者“站在桥上看风景”。教师与文本应是若即若离的,犹如顾城《远和近》中描述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俄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样。可是,现实中语文教师“批评解读身份缺席”时而有之,文本解读得干瘪无味,对文本的窄化理解时常发生,这些都导致文本内在美的“流失”。请看以下两则例子。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是说我们在阅读时,先预设一个主题,然后用阅读行动去印证这个主题,煞费苦心地寻找一些文字作为证据。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方式对文本是一种极大的戕害,对作者是一种极大的漠视,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误导。语文教学应该规避这种现象,要规避,首先要了解其来源。一、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的几种来源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来源于教科书编者、《教师用书》编者和教师。(一)教科书编者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与处理  相似文献   

3.
文本阅读,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其重要性在于,文本解读到何种层面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对话空间及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质量,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话文素养.在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文本过度解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接受程式化、单一化的知识。对于人物的理解过于平面化,甚至提到一个人,就有一个相应的标签可以贴上。教材的编写、考试的方式、教师的素质都是形成这样一个现状的因素。要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个性化阅读,这些方面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5.
任何人都生活在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中,这些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必然对作家思想情感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了解作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能够深层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并指出对文本解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随意解读、穿凿附会和过度阐释等弊端。笔者试就文本解读的有关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7.
对于内涵丰富的教材文本,只有恰当地解读,才能构建学生自己的文化,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挖掘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品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日渐受人重视,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着多元化解读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阅读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比如倡导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等,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生僵化的思维,这是积极的现象。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教师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备受关注,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内涵丰富的教材文本,只有恰当地解读,才能构建学生自己的文化,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挖掘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品位。  相似文献   

13.
纪连月 《中学文科》2009,(7):132-13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日渐受人重视,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着多元化解读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文本,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蕴,更何况,选入教材的那些名篇佳什。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解读视角,可以更简洁更便当地进入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15.
<正>有时文本是名篇,许多东西都被讲滥了。所以,这样的文章,如何讲出新意,对执教者是很大的挑战。比如,《社戏》一文,有一位老师的处理是别出心裁的,讲鲁迅先生的多愁善感。通过分析迅哥儿如何多愁善感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比如,他讲虾是水世界中的呆子,告诉孩子善感就是要善于比较,要为万事万物打上属于自己的标签。最精彩的是讲但或者是高等动物了的缘故,引导学生回到幼年时代去解释何为迅哥儿眼中的高等动物。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上,有些学生在学习《武松打晚》时质疑文奉在褒扬屠杀动物;有的学生『剜波《红楼梦》后认为文本在宣扬近亲结婚;有的学生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不少学生不是基于文本本身而生发,或完全脱离文本,或牵强附会,或与文本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正>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教师细心解读教材,才会有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于永正所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1]那么,如何深入地解读文本,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呢?对此,本文作初步讨论。一、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专家借鉴了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20.
<正>毋庸置疑,文本从一诞生起,自身便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且优秀的文本像一座富矿,总有开掘不尽的意义。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读者对文本所隐含的丰富意蕴不断地发现。问题是,文本意蕴不可能一览无余,它似乎故意跟你过意不去,总是躲在文本最深层次的某个隐秘处。孙绍振教授认为,"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乎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以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①的确,在少数优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