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且可以从动作(操作)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就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来看,仅规定“摆”或“摆一摆…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卓无序。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变思维无序为有序。事实证明,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义务教育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等手段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直观演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再现的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培养,亦是以直观形…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践操作活动以它的具体形象性 ,易于激发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等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进课堂。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把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 ,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 ,学具操作应该遵照“操作直观思维→动态直观思维→静态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层次逐步进行 ,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习能力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就学具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一、观察…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实验本)在内容、结构、体系以及教法上都作了新的调整和改革。通过两年实验,我们认为,这套教材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以下结合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学习和新教材的实践,谈几点肤浅认识。一、遵循儿童认知特点,重视操作、直观心理学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以操作、直观开始的。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动作,离不开表象。儿童认识事物同人类认识事物一样,先是直观感知,运用各种感官去学习:摸、看、听、想,这样具体形象思维就得到发展。在具体形象、表象的基础上,加深对事物概念的认识。这是把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也是思维内化的过程。新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一心理过程,如课本上数的认识及简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小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操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不但要求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而且辟有“做一做”、“摆一摆”的章节,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因为离开了操作,刚满?周岁的儿童认识图形就有困难。 明确意义,重视操作。从教学的发展功能看,教学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操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形成动手能力,而且还会形成概括模式、分析模式、比较模式的思维逻辑。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学生的感知离不开观察,而观察离不开操作。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观察与操作;新概念、新原理越抽象,越需要观察与操作。如:一年级学生通过操作,就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既要遵循“实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指出:“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思维活动。动手操作是训练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对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动手操作,启动学生的直观思维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在小学数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外在反映,当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是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凭借教具、学具的观察、演示和操作,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理解它,掌握它,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换言之,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他们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源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简单、形象、直观。他们或是用简单、直观的绘画来描绘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或是运用简明、直接的语言将所认知的世界表述出来。新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而编排的。它是一本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的“童话书”,也是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金钥匙”。为了充分体现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拓展思维、展开联想”的教学方式,把“绘画一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大纲》精神和教材编写特点,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实际观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为学生建立表象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近年来,我们就此课题开展了一些研究。 一、学具操作与训练学生思维相结合。义务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理解表象,发展思维。操作是有目的、自计划、有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思维方法多样化,能提供多  相似文献   

11.
《课标(2011)》颁布后,青岛版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主要修订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注重几何直观思想的渗透 新教材在认识数学概念、理解算理算法、分析数量关系等方面均注重了对几何直观的渗透。1.动手操作,认识数学概念。新教材在“数学概念”内容的编排中,注重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借助对直观图操作形成直观感知来认识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必须根据教材文字少、数形结合、以图式为主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方法教进行学。下面就一年级三种类型教材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数的认识这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数形结合,插图较多,以图引出数,借图建立数的概念。我们从10以内各数的认识开始,便从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同时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14.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插图多,且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注重从直观操作引入新知,并把课常练习与教本合二为一。这些特点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的编排,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材料,积累了丰富的表象。既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上述教材的编排意图,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三指导——三培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1O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课。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从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抽象出“妊”初入学的学生虽然能说出身边事物的名称及数量,但对其数量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只有多少、长短、大小的初步概念,因此,应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认识l-Ic各数,教材是按照直观——半抽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进行编排的,教学中就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教学“l”时,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有序提问进行观察。第一步,观察第一幅插图,初步感知“1…  相似文献   

16.
王爱燕 《山东教育》2011,(12):42-43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从属于逻辑思维,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派生的。就小学教材编排来说,低年级的比较主要是直观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在感知到数学材料的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认识“同样多”“x比y多(少、高、矮、长、短)”,进而延伸到数量的比较,数量关系的比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直观的比较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间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就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按“直观知识”、“初步认识”、“认识”和“掌握特征”四个层次编排了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学生在直观认识了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开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 (略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 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二、学法说明从操作入手 ,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操作到在老师指导下操作再到独立操作 ,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 ,进而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促进思维的发展。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采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等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以利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三、教法说明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 ,采用以“动像发现法”为主 ,其它方法为辅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领悟直至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初中自然科学是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掌握规律、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 ,而且通过有计划、周密细致的观察、分析、讨论、推理等思维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自然科学的实验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发展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 ,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只注意到了实验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强调用教师的演示操作来突出实验教学的作用 ,把“实验操作”与“实验能力”等同起来 ,忽视了实验对实践者在定向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影响 ,如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思维…  相似文献   

20.
“认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物体”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几何形体的知识。教材编排有3个明显特点:1.重视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搭、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