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2.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19日,《长沙晚报》进行全新改版,基本固定每周一与周四设有时评专版。相对改版之前,时评专栏已固定在“封二”位置,更加凸显该报的评论声音。时评版块的固定,逐渐形成《长沙晚报》独特的评论风格和特色:紧跟时事,针砭时弊;有的放矢,是非分明;思想深刻,实事求是;文笔犀利,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4.
时评要到位     
本人曾写过一篇《读者需要指点迷津》的文章,收在《人民日报评报选萃》一书中,确实道出本人的心声,办报不能没有“言论”、“随笔”、“时评”这类文字,特别重大的国际事端发生时,读者有时会觉得“看不懂”或一头雾水,更需要我们的时评发挥威力,加以分析、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 ,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 ,7个新闻版里 ,《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 ,《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 ,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 ,《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 ,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  相似文献   

7.
"旗舰上的汽笛" 近几年,报纸时评有很大的进步.时评进步的标杆有二:其一,原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吸引读者的都市报、晚报群体.十有八九开出了时评专版;其二,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时评>专栏.仅以时评而言,"处庙堂之高"的党中央机关报,和"居江湖之远"的都市报、晚报,"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不少媒体均开辟了让公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评栏目或时评版面,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燕赵晚报》的“今日时评”、《大河报》的“今日视点”等。由于这些专栏和专版刊发的内容多系国策民情、国计民生,秉承良知与公正,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所关注。事实证明,依托媒体优势,努力搭建公民发言和交流的平台,是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也是树立责任媒体“社会公器”形象的需要,这充分说明时评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12.
正都市报类纸媒开办时评或言论版已是主流,但非省会城市的市级晚报做此内容者还并不太多。2013年5月起,河北《保定晚报》推出了时评版《朝闻暮语》,每周四期。一年过去,我们在内容设置、版面风格、写手建设等环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尤其近半年来在言论短小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版面内容设置方面有意识地进行部分短小化,我们的初衷还是考虑本地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一些省级都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张走过30年风雨历程的省会城市晚报,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始终走在市场前头,《福州晚报》立足本土本色,做大做强本地新闻,紧跟时代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言论提升新闻纸品质”的办报理念,推出“白马河畔”新闻言论专栏,并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栏目着力打造,该专栏定位为“贴近榕城实际、关注社会民生、评说热点话题”。一年多来,此专栏刊登时评言论百余篇,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吸引力。其言论专栏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樊超 《青年记者》2007,(20):48-48
"每日新说"一直是《每日新报》的重要时评栏目,被评为天津新闻名专栏。2007年3月15日,"每日新说"栏目发展为言论版,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突出对民生的关注,充分考虑天津的市民化特点,以活泼、亲民、语言平易近人、内容有一定的知识普及功能为诉求。头条"每日新说"以时事时评为主,是言论版最重要的时评栏目。①笔者通过统计自2007年3月15日至6月15日共3个月的头条栏目"每日新说"共91篇文章,对其新闻时评的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时下,转载、摘编时评稿件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报纸还为转载时评辟出了专门的版面、栏目,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认为,这种报纸的“再创作”,不宜盲目跟风,需要冷静多思量。 记得一次在通讯员学习班上听课,新华社记者宋熙文讲《坡大?场大?仓大?》,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大意说:“写新闻,要尽量地占有材料,使用材料。你看农  相似文献   

16.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眼睛,眼下几乎每家报纸都开设有新闻时评类版面。纵观这些时评版面,大多数言论是些"大路货"、"别人嚼过的馍",还有的是"烫剩饭",常常是"千报一声",读者不仅不爱看,而且有意见。《汴梁晚报》在刚开始创办时评版时,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2012年6月4日,《汴梁晚报》对时评版动了一次"大手术",正式创办《锐声音》版(2013年1月改为《汴梁·声音》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汴梁晚报》时评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围绕大局,踏准新闻节拍;紧扣热点,强化民生视角;深度评析,突出本地声音。牢牢把握住了正确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现了新闻与评论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版开辟了新栏目“悦读”,每天选用一两则哲理故事式的小言论或清新明快的短评,既是对版面的调剂,更是对当下时评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多样化的一种探索.眼下,时评语言风格的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革除“沉闷化”的痼疾、同质化的积弊,时事评论实现语言风格上的改良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8.
“你说话吧”是湖南省长沙市市委机关报《长沙晚报》的一档新兴评论专栏,是由该报、“星辰在线”网站和星沙之声广播电台联合主办,并受网易论坛支持的评论类栏目,被称为“请各位兄弟姐妹在长沙的周末聊天喝茶的一个真正的现场‘吧’”。其于2001年元旦与该报“一周时评”版同时面世,并与“星期天”专刊放在一起。其办“吧”宗旨浓缩为十六个字——“以人为本,建言监督,参与互动,通俗表达”。自开办至今,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已发展为该报的品牌栏目之一。在特征与运行模式上,其与通常的报纸评论有同有异,最大的特色是开拓出崭新的报纸评…  相似文献   

19.
时评写作“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写作“五要”范军时评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今日谈”、光明日报“大家谈”、解放日报“新世说”、新民晚报“今日论语”都是时评栏目。这是一种广大作者和读者均可参与写作的一种大众文体。如何写好时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五要”。一要见微知著。这种言...  相似文献   

20.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