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柳绿花红,一切太匆匆。此岸景色宁静怡人,彼岸的风景轰轰烈烈。彼岸的人们望着此岸,充满向往。此岸的你无视身边的安宁静谧,彼岸的耀眼辉煌灼伤了你的眼……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二: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因为得不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年倾情推出,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自《此岸与彼岸》之后的又一力作——浓缩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历程:30节课堂实录,3个教学视频,带你回到课堂现场;30篇教学手记,带你透视课堂背后;30个"关键词",带你追寻课堂佳境。在坚持中思变,于执着中求新:每一节课都有故事;每一节课都是历史;每一节课都在成长。发现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可能":让你感到温暖;让你看到希望;让你想到未来。  相似文献   

3.
漫水桥     
正 04推荐李存刚漫水二字,让人油然想到时间;桥有两头,仿如时间史上的过去时和现在时、彼岸和此岸。作为路人,从这头去到那头,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等我们真的到达"彼岸",却发现,曾经的"此岸"依然在视线里,只是已见遥远,已见模糊。  相似文献   

4.
正师: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这篇诗质的散文中,创设了一个意象密集的美的境界。那么题目"听听那冷雨"中的"那"能否换成"这"?请说说你的阅读理解。生1:不可以。因为本文创作于1974年的台湾,这时他已经离开大陆25年了,站在此岸此时,追忆彼岸彼时,自然要用"那"。师:你能联系写作背景分析问题,很有"知人论世"的味道,言之有理。生2:这两个字字义有别:"那"是远指,"这"是近指。在文中作者用"那"指远隔海峡的那片遥远  相似文献   

5.
故水依然     
山水一程,故乡的风景停泊于与心相隔的彼岸。我在此岸,抚素琴向你致敬,轻拂衣袖欲将弦音送到你耳里。你,无声无息,沉静不语,却将风景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徐轩昂同学,我总觉得自惭形秽,因为他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写了30多万字的小说了。但是见到本人又是另一种姿态,高高瘦瘦,有点木讷,像极了他所饲养的那些爬行动物。你无论怎么排列组合、推理暗算,也无法将这位男生和"少年文学之星"联系起来。然而,他却一直在"偷渡",等你发现《爬虫入侵》问世了,等你回首《蝎王传奇》又出炉了,等你问及《偷渡大侠历险记》又如火如荼地在创作中了,他就这么踏实地爬行着,一步步向文学的彼岸"偷渡"而去……  相似文献   

7.
在对平常人生的体验和探究与对当代化的反思和解构中寻求精神上的超越构成了王安忆创作的核心。如果说关注市民理想,执着于对平常人生的体验和探索构成了王安忆创作的此岸;怀抱人理想,坚持向精神空间突进,反思和解剖当代化则构成了她创作的彼岸。此岸与彼岸遥相呼应,有时相互重叠,有时相互独立,构成了非常特别的创作景观。  相似文献   

8.
大鱼海棠     
《初中生》2016,(25):90-91
你想知道更多电影明星和电影大片吗?酷咖网(kuka.hnjy.com.cn)给你精彩.当然,你也可以来这里和大家分享你的精美收藏. 影片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这个世界源自导演梁旋的一个梦:“所有人类的灵魂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从海的此岸出发,在路途中,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去到海的彼岸,之后变成一条沉睡的小鱼,等待多年后的再次出发.这个旅程永远不会结束,生命往复不息.”  相似文献   

9.
潘志强 《上海教育》2013,(30):44-49
追梦之旅:源于国际友谊的延续 《此岸·彼岸》,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追梦的话题。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等待迈向的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10.
老实说,我读广西作家的散文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遇到了就不经意地浏览,认真读过的,记忆较深刻的只有那么几个人的那么一些作品,如东西的《故乡,你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张艳玲的《此岸彼岸》、何述强的"青砖古墙"系列和《千秋眉眼龙江河》、潘琦的《黄昏散步》等。他们或许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广西较高的散文写作水平,因此引起关注和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此岸的众生由于迷执于“四相”和“四见”而产生了种种妄念,贪、嗔、痴、慢、疑、见等几乎占据了此岸众生精神生活的全部空间。《金刚经》旨在破除妄念,去掉妄心,恢复清净之真心。此经从破“四相”和“四见”入手,通过以真心换妄心,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使众生从缺憾的此岸到达圆满的彼岸。彼岸之众生是自觉的、觉他的,而此岸与彼岸并非相隔万里,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12.
你是彼岸, 我是此岸, 而理解是连通彼岸此岸的桥梁。——题记想飞,心却倦了,年幼的我总想独立,试图挣脱父母的庇护去外面飞翔,却一次一次地跌落下来。终于,上了初中,我在离家二十余里的一个小镇读书。尽管交通不便,但从此逃离了父母没完了的唠叨,自己欣喜万分。“五一”放长假,同学们都陆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惟独我一个人在寂静的孤灯下散步。一阵大风刮过,两旁的大树摇曳起来,天地间忽明忽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相似文献   

13.
勇气     
南征 《初中生之友》2008,(Z4):78-79
<正>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万丈深渊,只有勇气才是联结两岸的桥梁。——题记"唉,南征,你觉得这次成绩怎么样?"同桌满带笑容地问我。我的声音有一点发颤:"还  相似文献   

14.
四月蔷薇     
(一)从什么时候起,我把你遗忘了?遗忘在我前世的彼岸。彼岸的水之涯有你,此岸的水之湄有我,此岸彼岸之间,隔着一条忘川。无楫之舟渡不过的忘川啊!那么,任由目光以遥远的抛物线投向你,任你长长的枝条挂着我空空的眼神,看我像个小孩子一般,捡一枚三生石的碎片,打一串长长的水漂,浪花溅落你青青的枝叶,于是朵朵深深浅浅的花,装饰了每一个不眠的窗口。我曾在唐风宋韵里寻你,在红楼旧影里寻你,在每一根返青的枝条上寻找你,寻找依稀熟悉的旧影。春天的影子淡如薄暮。姹紫嫣红的喧嚣渐渐消歇了。秋千架空了,赏花人的脚步散了,许多清清脆脆的笑声像…  相似文献   

15.
新世界出版社请余华推荐10部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就包括我最喜欢的小说《河的第三条岸》。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河流有两条岸:此岸和彼岸。站在河的这一岸,望着河的对岸发呆。这一岸我们是清楚的,可另一岸却很迷茫。对岸都有些什么?简直就是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追求个个成功、人人精彩的时代,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成长增添一些精神动力,往往会说“你现在要忍受许许多多的苦,将来就可以享受多少多少的甜”这样的话。在他们心目中,作为现在的“此岸”一定是“苦”的。在这种预设的框架中,“此岸”是为“彼岸”服务的,“此岸”所做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忍耐,是手段,是过程,是草稿,只有“彼岸”才是幸福美好的,是目的,是终点,是作品。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幸福遥不可及,有人说,幸福从来与我无缘,殊不知,幸福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时时伴随,幸福从来都在眼前,不曾远离。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发现、把握,而不是泰戈尔《错觉》中的悲哀: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也许,幸福尽在对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库     
《中文自修》2022,(17):54-60
<正>初中部分(1)[题目]请以“原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思路导航]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许多时候我们认为彼岸是遥远的。有人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到达彼岸,此岸可以了解,彼岸却无法达到。也有人说,彼岸是我们理想的一个停靠点。其实只要我们的双眼清晰,心中有理想;只要我们的感知没有被云雾所蒙蔽,积极行动,去努力追寻所向往的境界,也许此岸就是彼岸。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见证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真爱的不懈追求。由于社会、时代、家庭等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此岸之恋的梦想、此岸之恋的幻灭、彼岸之恋的慰藉的历程,进一步诠释了爱情的永恒性和真爱的跨时空性。  相似文献   

20.
正是理性发现了人,也正是理性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人在此岸世界即感觉世界.而人的根性——理性——却在彼岸世界即理念世界之中。因为人的灵魂从彼岸世界来,教育就是人重新回到彼岸世界的一种手段。所以,理性是先验的,是彼岸世界里的道理,也是彼岸世界对人的预设。这样一来,人就横跨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之上,人依靠理性成为人世间的巨人或者神。然而,人的理性一直被社会和人的作为作践着,社会权力、社会暴力、天启、逻辑.都是对人的理性的猖狂遮蔽,以致教育中充斥着反真理的认识,甚至,教育本身都被人为地扭曲着。理性应该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根据,回到理性就是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