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天听我的老师讲起一桩事情,令我受到了触动:有一次,他陪一位外籍教师去学校图书馆参观。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那位外籍教师却突然站住不走了,我的老师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要知道,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是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著称的,学者们来这所大学,几乎都要参观这个著名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听我的老师讲起一桩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有一次,他陪同一位外籍教师去学校的图书馆参观,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那位外籍教师却突然站住不走了。我的老师奇怪地问  相似文献   

3.
细微见真情     
前几天在翻阅2004年第11期《中国青年》时看到:一位外籍教师去参观一所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往里走了几步,他突然站住不走了。陪伴的中国老师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而那位外籍教师却仍然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摆了摆手,又朝周围正在埋头学习的同学看了看,这位老师还没明白过来,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迅速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提在手里,光着脚往里走。原来,他是担心自己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了同学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刚步入这所中学两个星期,我就觉得这里的生活是那么有趣、充实而快乐!你想看看我们学校的搞笑镜头吗?走,我们现在就去瞧瞧!镜 头 一 口语课上你看,我们现在上的是口语课。我们的口语课是从澳大利亚来的外籍老师任教,比原来小学里的英语老师教得有趣多了!同学们一个个都变得活跃起来,举手也十分频繁。一次,外籍老师竟忽然用英语问我们:“你们吃熊猫肉吗?”顿时,全班哄然大笑,同学们又用英语反问他一句:“你们吃袋鼠肉吗?”他摇了摇头,也友好地笑了。我们在有趣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不少同学还发誓要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前通…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参观学习,看到老师办公室里,每位老师的办公桌旁都配了两个凳子。我正感到奇怪,恰好见一名学生进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只见那位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同学,请坐。”同时,还很有礼貌地作了一个“请”的动作。待那名学生坐在老师旁边的凳子上以后,师生才朋友一样地交流起来。我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悉尼算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了。在城市里走着走着,原本以为在逛花园。却突然闯进了一所大学,开始我还不相信,但是看到偌大的图书馆立在那里,一群群学生趴在草地上捧着书本认真地阅读,却又不得不信了。这就是澳大利亚大学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的、可以自由徜徉其中的花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更感受到澳大利亚大学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马老师(深圳中学致力人文素养教育的马小平老师,编者注)走了,一个真正的教师走了,我感到特别失落。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第一线老师,因为我越来越觉得,中国的教育和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里,他们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先后在东莞中学、深圳中学任教的马小平老师即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有全球教育眼光,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8.
1 我想成为一名作家. 整个班级乃至年级中,我作文写得最好.每一篇习作都被老师当范文,在班级里摇头摆首地拖长声音朗读.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做谦虚状,内心却怡然自得,感到自己正切实地一步一步向梦想靠近——在这条路上,我至少走得比班里其他同学要快一些. 然而,X同学的出现,打破了我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同学,请坐     
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参观学习,看到老师办公室里,每位老师的办公桌旁都配了两张凳子。我正感到奇怪,恰好见一位学生进老师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只见那位老师和蔼可亲地对那位学生说:“同学,请坐。”同时,还很有礼貌地作了一个“请”的动作。待同学坐在自已旁边的那张凳子上以后,两人才朋友一样地交流起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另一张凳子是给学生备用的。听着这声:“同学,请坐。”我真为自己感到惭愧,同时,我又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今天的收获———明白了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关心学生。教学版2005/246是啊,心中装着学生,时刻关注着学生,是为人师…  相似文献   

10.
上高二时,我转到一所三流中学,这所中学自创办以来没有一个学生考取大学。在这样的校园里,老师学生都很自卑,灰心丧气。尽管每次班会班主任都要比长比短地说教,鼓励我们振作精神,砺志一搏,然而我们却一天比一天消沉。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家长,在子女面前要注意树立教师的威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有地位的植物学家的儿子,在幼儿园里,拿着一株不知名字的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小草叫什么。那位老师也不知道。这位谦虚而诚实的教师,便和蔼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爸爸不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吗?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希望知道这株小草的秘密呢!”第二天,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位香港的教师给我讲了他的无奈:他说,他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目不转睛地听课,虽然,这位老师说,他深知这位学生绝对听不懂,他听课如此“专注“的原因只有一个,从初一开始,就在足球运动中与老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一份多深厚的友谊呀!想像一下,当他什么都听不懂,却要纹丝不动坐在课堂里支持敬爱的老师,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而洞察孩子的爱心的老师,不能帮助他听懂,又是多大的怅惘!……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从日本、韩国部分大学考察回来后,他们对图书馆的重视给我印象极深.我们每到一所大学,除参观教室、画室、工作室外,都要去他们的图书馆、博物馆参观.起初我们不解其意,还戏称为“图书馆专业考察团“,但每当看完一个图书馆后,都受到不小的触动,不免赞叹他们对此的重视程度,同时引发了我对大学图书馆意义、目的、作用及管理等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师之大者     
泽明黑 《教师》2015,(10):1
位于御茶之水的京华中学在大地震时被烧光了。我去看了遗迹,心里暗自高兴,这回可不得不延长暑假的假期了。我这么写了,读者一定会觉得我这个家伙实在差劲。但一个成绩并不太优秀的中学生的实际想法确实如此,有什么办法呢?我本来就直率得过了头。在学校里淘了气,班主任问这是谁干的,我总是老老实实地举起手。于是,这位老师就在我成绩表上操行栏里画个零。后来,班主任换了。我违反校规时,照旧老老实实地举手承认,可是他说老实承认就很好,在操行栏里给了我一百分。那时我不知道哪个老师是对的,但是我喜欢给我一百分的那位老师。他就是说我的作文是京华中学创立以来最好的文章的小原要逸老师。我很喜欢教国语的小原老师,当然也喜欢教历史的岩松五良老师。岩松老师实在是了不起。真正的好老师,并不摆为人之师的架子,岩松老师就是这样。他上课时,谁要眼睛瞧别处或悄声说话,他就用粉笔砸谁,所以  相似文献   

15.
一位外籍教师跟我说:学生有什么活动,只要邀请了他,无论多么忙,他都要想方设法参加;如果确实没有时间,也要跟学生讲清楚。他教了二十多年书,没有参加的活动也就一两次。他说,学生邀请老师搞活动,本来就有些心理障碍,如果做老师的总是高高在上,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6.
新鲜,新鲜,真新鲜!外籍老师要来为我们上一堂英语课。这在我们硕放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们都想早点见到这位“神秘之客”。“来了,来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一个皮肤黝黑的外国人走了进来。只见他身材魁梧,长着一头卷曲的头发,浑身上下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气息。他先用生疏的中文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异口同声地说“welcome”,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开始上课了,外籍老师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叫“桑达”,然后他叫我们做自我介绍。轮到我时,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但想到这正是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我决不能给我们的英语老师丢脸,于是我…  相似文献   

17.
与往常一样,高园时间到了,老师们正忙着打扫卫生。忽听楼下大厅内有吵闹声,一家长正嚷着要找老师:”孩子整天在这里受欺负,老师为啥不管……”那火气还真不小。这时,负责那个班的老师闻声赶忙出来,想向家长解释一下,可那家长啥也不听,只顾乱发牢骚,最后还是一肚子气的走了。那位老师这时连气带急也委屈得哭了:‘干咱这行,真不容易,我真为这孩子操透了心.由于他是插班生,刚来时老是哭,后来不哭了.鼻子又经常出血…原来,那位氛长的孩子让另一个小朋友竹等地,而那个小朋友不小地摔倒了,把那位崭长的孩子的头上猛起了个小匐…  相似文献   

18.
草戒指     
铁凝 《阅读与鉴赏》2002,(11):39-42
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并欣赏他的夫人为我表演茶道。 这位友人名叫池泽实芳,是国内一所大学的外籍教师。我说的他家,实际是他们夫妇在中国的临时寓所——大学里的专家楼。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离开教育岗位多年的作家,忆起自己的教书生涯,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念了5年书却仍坐在二年级板凳上的后进生的哭声。原因是这样的:一次,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起丢入水中,哪根先沉下去?”正在众生唧唧喳喳不得要领时,那位后进生突然站起说:“老师,我能回答!”在哄堂大笑中,他怯生生地答道:“稻草和竹子都是浮的”,于是老师兴奋地大喊:“完全正确!”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声,而那位后进生却激动得伏在桌上嘤嘤地哭起来。那位后进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一所幼儿园里,园长陪着一位外籍专家参观班级。这位外籍专家看到正在绘画的孩子们,非常高兴。园长对一名幼儿说:“把你的画送给这位老师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