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卡》节选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会对文中的一些内容提出疑问。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对文中的儿处疑点进行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对《凡卡》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教者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找准基调,引导朗读《凡卡》一文蕴含五种情感基调,要读好这篇课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准这五种情感基调,然后针对不同基调进行朗读。1.课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悲伤的调子———凡卡准备写信时的担心、害怕:“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而“昏暗的神像”又给凡卡写信的环境抹上了压抑、悲伤的底色。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者应引导学生读出担心、害怕、…  相似文献   

3.
抓住文章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教材中“淘出”这些极宝贵的可教因素,精心设计,突破一点.  相似文献   

4.
一、引入课堂 师:(出示契诃夫图)认识他吗? 生:这是契诃夫吧。 师:很好,他就是100多年前俄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4年为“契诃夫年”,因为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我致力于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精神与心灵的碰撞中,感悟课文传承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凡卡》一课的教学。片断一:师:课文为什么两次写到凡卡爷爷身边的狗?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师,课文还有一句也提到了狗。“我们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师:对,你把课文读得很仔细,我们也可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生:凡卡想起了爷爷身边的狗,可能是因为他羡慕狗,狗可以和爷爷形影不离,而…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  相似文献   

7.
8.
9.
《凡卡》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会对文中的一些内容提出疑问。笔者根据所阅的有关资料及自己的见解,对文中的几处疑点进行辨析,供同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一、凡卡的“卡”该怎么读“卡”  相似文献   

10.
俞敏 《小学语文》2012,(3):28-30
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气力。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考解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历岗 《小学语文》2009,(4):54-54
问:《凡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中有下面这样的句子——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13.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了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注重情感体验,修改发展。遵循这一原则,我是这样执教《凡卡》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标点符号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文学作品借助标点符号,能有效表达情态、意态、情绪等方面的人际功能,产生文学模糊,充实文学效果。借助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领悟到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情感脉络,从而使文学作品的效果更为丰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凡卡》这篇文章的感叹号与省略号值得让人探究。  相似文献   

15.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陈佳 《上海教育》2014,(15):86-86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收编。正因为这种经典,产生了很多对该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案例。对《凡卡》的解读,主要聚焦在两个问题上:对“苦”和“乐”的辨析以及对结尾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正>《凡卡》一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在19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市的一鞋铺当学徒,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信中流露出凡卡对乡下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文章通过主人公叙述信的内容和插叙凡卡的  相似文献   

18.
《凡卡》一文,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展开凡卡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悲惨虐待,其间又交织着作者的叙述及凡卡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而似喜却悲的结尾,让文章的结局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凡卡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又“欲说还休”地昭示着凡卡无法改变的痛苦命运,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2009,(3):57-57
问:《凡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中有下面这样的句子: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这种对话形式,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些特殊,“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和“凡卡接着写道,”为什么末尾都用逗号,而不分别用句号和冒号?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120年前写的一个故事《凡卡》。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我们要学的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