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的批改可以这样一试。学生作文之前可先准备好几篇范文,可以是名家之作,报刊上的文章,更可以是教师自己“下水”的习作,而学生最喜欢教师自己“下水”之作。学生写作时,范文可不露面,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机器”,自己动脑筋写。作文本收上来以后,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一番评讲,再将教师自己所写所选的文章读两篇,让同学们自己回味文章的得失优劣。  相似文献   

2.
所谓作文指导“立体化”是相对于作文指导从课堂到课堂、范文到范文的“平面性”而言的,这种“平面性”指导具有被迫性,作文水平虽有所增长,但具有暂时性,知识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但具有单纯性;思维虽有所发展,但具有机械性。“立体化”作文指导就是要克服这种“平面性”弊端,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地进行作文指导,实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身心及脑全面的最优化发展,提高作文能力。作文指导立体化避免了“平面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 范文引路教学,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很多好处。首先,能降低作文指导的难度。在作文指导中,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常常依旧迷惑不解。如果改用阅读(或梗概介绍)一篇与本次作文类似的范文,教师稍加点拨,教学难点可轻易闯过。其次,以范文引路,能促进读写结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习作中遇到的难题去学习范文,掌握范文中值得模仿的知识,再经学生反复体会、揣摩,进而巧妙地融化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习作增色添彩。第三,范文引路教学,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部分学生由于生活较单调,加之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视作文为“头疼事”,写作成为“挤作”。而好的范文常能为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讲既与作前指导一脉相承,又明显区别于作前指导。它必须在作前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学生在“这一篇”作文中的实际写作状况揭示法则.使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如果说作前指导只是提示作文的“方向”.那么作后评讲则是归纳学生作文的”途径”,并指点引导其更顺利地”走”下去。评讲作文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往往有人把”评”当成批评作文“不好”的学生,甚至让学生“劣文”曝光,引得满堂哄笑;“讲”随之也变成了“奖”,表扬作文“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欣赏。如此作法,后果则是被表扬的学生洋洋自…  相似文献   

5.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常用范文开路,指导学生作文。这些范文,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教师的“下水文”,有的来自作文选刊中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也不能否认,学生对这些范文啧啧称赞的后面,潜在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状态。那么,到底要怎样的范文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呢?弥补的办法可从本班学生作文中去选。  相似文献   

6.
一、具体知识的选择与确定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利用学生佳作来讲评作文,指导学生写作。可是,范文怎么使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呢?如果我们仅仅指出范文“好在哪里”,那一定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范文的分析,我们可能还需要帮助学生习得写作的具体知识,尽量构建关于写作的一定范式。  相似文献   

7.
教师写“下水文”并用其作为范文去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鼓励学生写好文章,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坚持使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出现了教师范文一拿出,学生就机械模仿,写出的文章同老师的范文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写范文容易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束缚学生思维,难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索性不写不用范文了。使用“下水文”,难道说真的有弊病吗?用还是不用?怎样用?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在写作的长途中刚刚学会走路,阅历浅,知识贫乏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指给学生“一条路”,把他们“扶”到路口,又怎能谈得上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所以,不但要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8.
一、是框还是放 所谓“框”,就是束缚思想,局限思维,堵塞思路;所谓“放”,就是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开拓思路。什么样的作文指导是“框”?提几点要求,读一篇范文,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比如写《我的老师》,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人的要求,读一篇或几篇关于“我的老师”的范文。写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事的要求,读一篇或儿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的范文。这样的作文指导,势必以范文框住作文的主题,以范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的“模仿”问题“文无定法,诗无达访”,作文章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模仿”与“抄袭”从理论上讲是有害的。但在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低年级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较好的范文进行模仿训练,不仅能把学生引入规范的作文思路,还能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老师在面对作文指导、批改时 ,常叹 :“难啊 !”然而 ,当考试中出现的独立作文 ,未经指导、训练过的作文题材时 ,学生却是那样的“镇定自如、挥笔疾书”,迅速地完成“任务”。其中 ,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写法又是“新颖多变”,老师叹为“天才”——出众得疑为“背诵范文天才”……其实不然 ,学生作文中有美有疵 ,良莠不齐 ,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作文比较 ,后者规定了框框 ,再加上老师的指导 ,作文内容、范围、形式受到限制 ,虽经讨论、讲评、修改 ,总有“千篇一律”之感。作文考试中 ,虽有字数限制 ,学生在压力之下 ,灵感顿出 ,泛想…  相似文献   

11.
一“下水文”是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为学生作的示范,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教师亲自动笔写成的并用于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技能。作为一种掌握工具的技能,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正如木工师傅要为徒弟示范刨木板、锯木头;游泳教练要为弟子示范各种游姿一样,“下水文”在作文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作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写“下水文”是作文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活动之一,是特殊的作文备课…  相似文献   

12.
黄建成 《学语文》2004,(2):32-33
所谓“变通”,指的是平日在头脑中积累有一定数量的范文(包括别人所写的优秀文章和自己作文训练时所写的好文章),在考试(或写别的文章)时,根据命题的要求,对现成范文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题意的而又无抄袭、宿构之嫌的新作。会不会“变通”,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在高考、中考的语文阅卷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不少作文由于善于变通而获得高分:有些考生因不懂得“变通”而导致严重失分。  相似文献   

13.
在网上和实地调查中,时常有老师对“学生习作指导中可否出示范文”感到迷茫。于是,我们组织了针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讨论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是可以出示范文的,但一致认为出示的技巧是大有讲究的,范文出示得法则利大于弊,相反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大家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介绍了出示例文的经验和技巧;例文可以是一级屯可以是一篇;可以是选来的范文,也可以是自己写的下水文……总之,例文可以多种多样,出示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作文前,也可以在作文后,还可以在作文中。相们“迷茫”的老师读了这组文章,不仅能驱散心中的迷雾,还能学到出示范文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不乏这样的现象:很多老师根据本次作文的题目和写作的重点,讲授写作知识后,便给学生读几篇对此次作文有指导和示范作用的文章,目的是给学生作文引个路,导个向.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优秀作文”集中选出来的,有的是教师的“下水”作文.实践证明,有的老师由于指导得法,这些范文确实给学生的作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写好作文有较大的帮助:而有的老师由于指导不得法,使学生误以为,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在作文教学中片面理解和强调“读写结合”,实际上是让学生按“范文”套作。想方设法要让学生就“范”,这无异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我作了较大改进: 一、“一使需之切”。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到作文教学时,说:“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7)
对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最困难的往往是作文,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后有无处下手之感,这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神秘感。而要消除这些,最好的方法是用范文有效指导写作实践。本文从"精选范文,树立模本"、"细读范文,探索良方"、"借鉴范文,实施写作"、"对照范文,修正提高"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利用范文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曾经在一次作文教研活动中聆听了一位老师的评课。这位老师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些老师选用的范文起点太低,不能给学生有效的示范。教师应该大胆舍弃教材中不尽如人意的内容,多引入名家名篇,重组教学。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4“写一处秋景”.应该选用曹文轩等名家的作品来作范文.  相似文献   

18.
付小磊 《甘肃教育》2022,(16):116-118
统编教材在整本书的设计中不但注重作文功能单元的应用,而且注重单元作文教学的创新。在运用新教材时,教师要注重对单元整体作文教学的范文前整后联,注重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相关的启发,从习作范文到例文,帮助学生学会模仿和创作,最终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的“新范式”。在统编单元作文整体教学下,教师通过单元作文教学,实现了单元作文教学“有范文、有梯度、有创造”,让学生的作文技能不断进步,习作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可是看一看当前小学作文现状,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怕上作文课的有之;视写作文为负担,厌烦写作文的有之;一提笔就是假、大、空,就是背来的范文中的文字,胡编乱抄的亦有之。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自己眼见心想的活生生的生活呢?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作文教学有情有趣。  相似文献   

20.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