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路上     
<正>匆匆地迈着脚步,行走在人流中。突然不知道自己这么赶着,是要去干什么。也许是已经习惯,习惯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忙碌的人,习惯和周围的一切擦肩而过,习惯将自己变成一道闪电似的弧线,划过了却没有留下痕迹。不知从何时起,我的脚步不自觉地快了起来。路边的人,路边的风景,路边的一切,都成了无足轻重的摆设。我只是急急忙忙地向前赶着,总抱怨  相似文献   

2.
我担任数学教员已经有十二年了。过去自觉颇有一套,又受学生欢迎,自己不由得不有点悠  相似文献   

3.
我长大了     
我今年九岁,已经不小了。我发现自己长大了。妈妈不在家,我自觉做作业,自己煮饭炒菜,自己洗澡睡觉。还可以做到上学不迟到……  相似文献   

4.
去千岛湖,是出于对“岛”的钟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心里总莫名地翻涌着遁世的冲动,总希望抵达一个远离俗世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把心事甩干净。反正我每次听到孤岛、野岛、无人岛这样的词汇,就不自觉地神往。是的,城市太拥挤了,  相似文献   

5.
张静 《河南教育》2010,(1):21-22
从教十年来.对于教师的理解从浅薄逐渐加深。其实不管把教师作为职业也好,事业也罢,我们每天都不自觉地用自己心中的形象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我想那个标准就是我们对自己职业——教师的专业品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燕子姐姐: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在班上我总疑心别人议论我、指责我,有一次老师不点名地批评某些不好的现象,我觉得就是在批评我。那几天我都神思恍惚,坐卧不安。你说,这种“疑心病”能治吗?渴望帮助的女孩刘娟刘娟同学:通过你的来信我感觉你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女孩,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非常能理解“疑心病”给你带来的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更多地注意自我,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但是,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注意”的尺度。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不会总盯住别人,议论别人。人家在谈论什么,不一定是在…  相似文献   

7.
于文学 《山东教育》2013,(10):19-19
在别人眼里.作为教师给自己的孩子辅导作业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几分优越感,事实上也的确有一般家长所不具备的条件。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放学后先做作业是他很自觉的一个学习习惯.不会的问题也自然向我请教。刚开始我还能耐心地给他讲解,细心地帮他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爱在别离时     
他是我的小师弟,我们是同乡。在老乡会上,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很钦佩他。他虽然是新生,但在外面已经有了兼职工作。在大家坐在一起谈论今后出路时,他的眼神是最坚定的,话语也是最利索的,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路要怎样走,那个专注、认真的眼神总让我不自觉地多看他几眼。  相似文献   

9.
越读书,越感到不满足。直至今日,提起“阅读”二字,我依然心生敬畏,总感觉自己还算不上一个读书人,与同行比起来,自己知之甚少。然而,从教20年来,从初登讲台,到如今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切地体悟到是阅读给予了我更多的成长力量。展开自己铺设的阅读地图.我发现,自己经历的是一个阅读与思考、实践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坐在书桌前,我望着自己窗户玻璃上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些许。脑海中,班主任在放学前说的话记忆犹新:"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昨天晚上没有接到我电话的同学已经通过了选拔考试。"我坐在座位上,虽然之前  相似文献   

11.
鲁赤 《河北教育》2009,(1):46-47
到现在为止.女孩张琴琴毕业已经半年了,可我一直没有得到她的一点音讯.我努力地打听过她的同届同学,都说不知道。有些秘密我又不便于向她的那些同学说明.因此这大半年来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仿佛亏欠了她什么似的,常常遗恨绵绵,有时作梦都梦见她那双忧郁的眼神在注视着我,直入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师道》2012,(9):63-63
不知不觉中,邂逅《师道》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我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忠实读者的角色,并成为了不遗余力的推广者。今后,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师道》的“高产”作者。因为我相信,关注一份刊物久了.日久生情,自然就会融合到其中。  相似文献   

13.
教了十几年数学.满脑子尽是数学符号,说话不自觉总带出数学名词。高说成长,胖说成宽.雀斑说成小数点……我说话不经意.大家却笑翻一大片。  相似文献   

14.
红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据说和基因有关。我最持久喜欢的颜色是蓝色。专家们说蓝色是忧郁、宽广、理智、冷静的意思。我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往这些词上靠。这算不算自我心理暗示呢?  相似文献   

15.
任菁华  孙忠 《小学生》2007,(4):22-25
我有一个坏习惯,总也甩不掉它——吮吸手指。从二年级开始,我就有这个坏毛病。每次当我觉得无聊,或者上课时我就会不自觉地吮吸手指。我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总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有些男同学总一而再,再而三地激我:“任菁华,都上六年级了,还咬手指呢!”“嘿!任菁华,皇帝吃花生米能吃出烤鸭味,你吃手指是不是能吃出鸡爪子味呢?”“任菁华,手指好吃吗?给我尝尝。”……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在走向信息社会,这要求人们具有吸收、整理、积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应重视"信息教育".上期末,我准备介绍一下信息知识."信息是什么?"我刚开个头,全炜同学拿出日记本接过我的话说:"通常人们把信息理解为消息、情报、知识等.如语言文字是社会信息,湖光山色是自然信息,遗传密码是生物信息,市场行情是经济信息.严格地讲,信息是指物质存在与变化的形态,是指物质间的差别."学生的回答使我感到惊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条即时信息,它告诉了我:今天的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了大量信息,要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把自己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难得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我不免有些诚惶诚恐。因为这堂课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学校,因此,尽自己所能上一节对得起听众对得起领导的课,自然成了我心中强烈的追求。或许这样的想法太强烈了,顾虑也就不自觉地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为期一年的家庭教育刊授大学业已结束了,真的感谢《家教博览》杂志的这一义举。孩子已12岁了,我已做了12年家长,但总觉得以前是糊里糊涂地在做,尽管自己是师范毕业,做了10多年的大学教师,我和妻子都在不自觉地做着家长。通过参加本刊举办的刊授,我和妻子认真阅读教材和每期《家教博览》,掌握和理解书中的家教理论,并结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实践,更新了家教观念,使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理性,更自觉,收获多多,相知恨晚。刊大,使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理性更自觉!辽宁丹东@董广伟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不能免俗,即对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往往比较清楚,甚至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拔高,总认为在芸芸众生里自己是属于比较优秀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见到亲生母亲是1997年的春天。之前我总不自觉地想起在四川老家的养母一家人,虽然我只是他们买去的孩子,但总归是养了我13年啊。他们虽然很穷,却从没亏待过我。当我忽然知道自己是买来的孩子之后,还是一点也恨不起他们。我第一次走进山东自己家的大门,看到陌生的亲生父母时,一点也激动不起来。送我回家的警官告诉我,我的父亲每年都要出门找我,这十几年从没间断过。父亲看到我,嘴唇只是哆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漫长的尴尬之后,母亲终于哭出了声,“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警官面前,泣不成声地重复着:“这就是俺家立柱,这就是俺家立柱!俺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