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合理把握情感与教材理论的元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中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对课文文本的深入分析中,实现情感与理论的相融相通.在掌握文本人理的基础上,让情感更加饱满丰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动,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文章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理香润,瑞纳共生”的课堂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都要以文本为依凭,离开了文本,教学活动就缺损了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常态课堂中,正确把握课文的文本价值,找准呈现文本价值的生存点,抓住学生与文本的共鸣点,挖掘文本价值的生成点,是文本价值和谐凸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从关注学生、研读文本、对话与个性化体验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从关注学生、研读文本、对话与个性化体验等方面,谈谈我  相似文献   

5.
许少芸 《时代教育》2009,(11):257-257
以预设促生成,以生成完善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践,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别具匠心的预设可以促成预设性生成,在课堂中捕捉学生思维的灵动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预设性生成得到升华,从而创设丰实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内容,有效捕捉教学意外,质疑探究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解读文本,从而促进课堂生成,利用课堂生成,不断演绎课堂的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留白”现象,在这些看似“无”中,却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挖掘课文中的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文本,徜徉于书外,让补白在其间灵动生成,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灵动而美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案,预设学生,以灵动的教育驾驭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对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引领,还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及时抓彩,让课堂生成向纵深推进,营造无法预设的美丽。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预设与动态生成进行了分析,旨在打造本真而有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预设教案之外的内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让课堂展现出不一样的智慧碰撞,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成为可能,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捕捉课堂生成,从而实现构建灵动式语文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善于发现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有灵气和活力。面对学生不断的质疑,不断的灵感的产生,教师需要多加鼓励并善于运用生成,语文课堂才能灵动而高效。一、在品味标题中把握问题的生成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是一篇文章文本  相似文献   

11.
整体关联性这个词在很多领域中都会提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在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有机课堂,而这种课堂的形成既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研读,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动地组织和推进。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为例,对文本进行了整体关联式解读,多次改进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打造开放性、关怀学生...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课堂是鲜活、灵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客观差异,决定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可能是灵动的。灵动的课堂在促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文本感悟:浅尝辙止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火花,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而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没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境,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更谈不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境界。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一位教师执教《九色鹿》时,为了让学生感知调达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我们常常追寻这样的“完美”--细读文本能杂学旁搜、深邃精到;讲析课文能口吐莲花、左右逢源;环节设计能别出心裁、匠心独运;资源开发能宽阔灵动、汪洋恣意……这样的课堂就是“完美课堂”。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那么我认为对文本中出现的词语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学生如果连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一、个性与价值观的统一感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效地促进了个性和谐的发展。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如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丰富了整个课堂,使课堂显得真实、灵动,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但是,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同时,切莫忽视了文本本身的价值,切莫忽视了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课堂应有生命活力,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课堂的生成,有生成的课堂才是高质量的课堂.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究中生成,在生成中探究,探究与生成循环往复,相互融合与促进,彰显课堂的生命活力,缔造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课堂是鲜活的、灵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客观差异,决定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可能是灵动的。灵动的课堂在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同时,也在考验并提升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9.
"张力"的本质是文本的内涵和外延的有机协调。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张力"的生成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张力"生成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创设满足"张力"生成的条件,利用多种途径生成文本的"张力"。"张力"生成的有效途径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目标文本进行预热;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多种感官介入,实现文本的由抽象到具象;观察阅读前后情感变化,完成对文本的内化。  相似文献   

20.
正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上课是备课的延续。尽管备课时考虑得非常周详,然而,课堂却是动态的,不断生成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灵动的,能动的。由于知识、经济、灵感、兴致的差异,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感受、领悟也就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加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只有生成的课堂,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