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在探究学习中理应“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科学教师要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氛围,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连芳 《教书育人》2013,(11):36-36
说理文属于“非文学作品”,重“理”,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明白文中之“理”,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这一理念已日益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绝大多数教师能意识到科学课是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探究的效度不高,生成性差,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种表现为“随师所欲”。教师只按照自己的预设来开展教学活动,其间虽有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某个环节,但又为防止学生发生错误而不停地“干涉”,总体上使学生按教师预设的流程去探究。导致学生探究的兴趣不浓,自主性不强,生成得少。另一种表现为“随生所欲”。教师没有智慧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衣服》单元以学生熟悉的“衣服”作为切入点,引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够探究的问题。教学内容都是和“衣服”紧密相关的,引导学生对《认识衣服面料》、《衣料的吸水性》、《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怎样让衣服干得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等课题展开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去探究有关“衣服”的科学奥秘。  相似文献   

5.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6.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成为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  相似文献   

7.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思考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这就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问、思、探”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知识获得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问题到底由谁来提?这是我们培养人的原则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最大的缺陷就是让学生学“答”而非学“问”,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自是教育的悲哀,而由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佳境.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怀疑、去发现、去创造。为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理念并不是全盘否认和消灭传统教学法,而是让我们在吸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同时,用探究和创新的理念和技巧来融合传统教育,使它焕然一新,给它注入新的生命,直到脱胎换骨。我们对学生要多理解和多鼓励。指导他们探究知识,要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让我们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优化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去探究。我们要严格控制课堂密度,严格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让学生以探究为名,混一混耽误了青春,要让学生“跳一跳去摘苹果”。让我们在新课标的导师角色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更潇洒。  相似文献   

12.
给学生一片“渔场”是给学生以思路、以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猜想”的思路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研讨”的方法中去发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探究教学有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如今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们组织学生动手探究的场景.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部分教师的科学课堂存在“程序化”“浅表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也能让学生去猜测、去动手、去讨论、去交流。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处理信息,探究发现,直接体验研究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而主动地获得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而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境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4,(4)
本期的评论员文章是《谈“收集信息”》,题目很吸引人。我们在科学课中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到网上或到书中去查资料。查资料算不算“收集信息”?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这是新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这个要求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我校领导注重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提出了课堂教学“15+30”的要求,课堂改革全面展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反思养蚕     
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要“动”起来,不但要注重学生“动”的结果,更要注重“动”的过程。要尽量利用本地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近生活,在做中探索,做中感悟。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创新和开发教材。要敏锐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并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而如何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校本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平台,值得每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去实践、去探究、去开拓。“一句话”激起探究浪花小学科学课中有养蚕…  相似文献   

18.
张荣侠 《成才之路》2011,(27):84-84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观念、解放思想,创设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有效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体验、生成、感悟。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从维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维持性学习的现状所谓维持性学习,是指我们的教育主要让学生学习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成果,给学生很多现成的结论,让学生去接受这些结论,知道这些原理和结论的探索过程,了解其本身也是创新的结果。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教师片面强调“讲透”、“听懂”,结果形成“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习过程简单化,简化了“发现”或“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