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晶 《教师》2010,(2):71-72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在音乐欣赏课中,应使学生陶醉于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被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以此产生情感共鸣。本文对如何上好职校音乐欣赏课作简要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促使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14,(86):178-178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可以表达内心的感情,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小学生处于成长初级阶段,对于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而音乐课就是最直接的手段。音乐教育不仅要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持续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能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情感拓宽视野、健全人格,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主战场",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直接塑造人的心灵美、语言笑、行为美和体态美。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了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学是教师教学中,把曲目与自我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感知的音乐形象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使音乐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使其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这对学生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其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灵魂、塑造人格、优化情感,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兴趣的产生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的情境又能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  相似文献   

7.
龚静 《儿童音乐》2011,(11):57-59
教学的构成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所倡导的参与一体验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内涵低年级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增强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学生个体体验、个体情感抒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牢牢把握音乐的情感,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教学情趣,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  相似文献   

9.
邢蓓 《考试周刊》2013,(25):183-184
音乐教学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中心开展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助互爱等,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质,使学生受到音乐熏陶和情感的感染,让学生在情操、品格上受到正面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诙谐风趣地演唱歌曲,赏析《数蛤蟆》的美点,从中感受潜江民歌的独特魅力。2.通过学唱和赏析,学生能树立传承和光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激发热爱传统音乐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让学生在不断丰富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活动,它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功能。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音乐课是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们通过欣赏优美的旋律,不仅能感受诗情画意,还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情感和创新意识受到抑制,使音乐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音乐课堂气氛,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信心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情感特征,具体表现是人类在做一项具体活动时,是否自信能很好地完成。自信心强的人会充分地相信自己,会给自己的心理施加良性的暗示,相信自己能完成,不怕困难,挑战高峰。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认真研究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音乐的主要作用是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熏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热爱音乐的天性。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将孩子们音乐天性的激发和培养放在一边,把音乐禁锢在固定的区域——会唱是唯一的目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为了给语文、数学、英语让路,音乐课成为自习课也不罕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创新意识的情感等备受压抑和桎梏。在新课改下,应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使音乐课堂活起来,焕发生命和活力。那么,如何构建充满生  相似文献   

16.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成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其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作为审美基础教育的前提或“基础的基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其中,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并且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此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它不仅注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能力的培养,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使学生乐学、会学,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一、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激发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体验,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他体会理解回旋曲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才能,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