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帮裁缝"为中国近代传统服装的转型做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对女子时装的形成与发展其影响更为深远。"红帮裁缝"的大胆创新与不断进取,对中国近代女子时装的转型、创新以及进一步发展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服 装大市 ,服装强市”是港城宁波一张亮丽的“名片”。昔日的“红帮裁缝”曾经创造过这样的辉煌———制作出中国第一套西服和中山装 ,开设了第一家西服店 ,撰写了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 ,这些“第一”足够令世人刮目相看。如今 ,“红帮”故里又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国“服装之都”。据统计 :中国纺织总会推出的“中国十大西服排行榜”上 ,宁波的“杉杉”、“罗蒙”列第一、第二名 ;在“中国十大衬衫排行榜”上 ,宁波的“雅戈尔”已连续几年稳居第一。此外 ,还有一大批像“一休”、“太平鸟”、“洛兹”、“培罗成”、“步云”那样全国非常知…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上,第一个以自己的体力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人是谁? 他是一个上海人,名叫潘德明。 潘德明祖籍上海南汇,出生在离上海不远的邻省浙江的湖州城内,父亲是一个“红帮裁缝”,年轻时从上海来到湖州,专门给外国人做衣服。这样,潘德明自小就有了与外国人说话、打交道的机会。他看到湖州城内的外国人都过着十分阔绰的生活,心里常想: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穷,外国人这么富?要是有一  相似文献   

4.
上海开埠前,在老城厢及黄浦江码头一带仅有少量的小商店、小摊贩和集市贸易。1843年开埠后,外商即在租界内开设洋行,并出现为洋行推销洋货、采办内地土特产出口的买办。这些洋行,成为上海近代商业的起点。此后,又有广东、江浙等地大批  相似文献   

5.
1893年3月23日在汉口问世的《字林汉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日报。该报由19世纪英商在华最大报业印刷出版集团字林洋行创办,作为其上海本部的中文日报《字林沪报》之分馆,是立足于上海的字林洋行向长江流域扩张其报业之举。该报大力鼓吹"泰西日报之制",意欲以此推广"华人日报风气";同时,它标榜"博访时事"、"意取公平"和"裨于人心世道"的办报宗旨,试图以合乎中国人传统心理的方式感化人心、影响世道、引导舆论。本文着重探讨《字林汉报》的创刊背景及其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6.
美最时洋行是德同在华最大的洋行之一。早在满清晚期,它就已涉足中国了。该行为清朝政府当时的淮军和湘军购买过大量的军火。买卖军火是各洋行最赚钱的业务,所得佣金可达成交额的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  相似文献   

7.
正从轮船买办到"左翼"剧影主将父亲应云卫,1904年9月出生在上海北泥城桥牛庄路。祖父应骐北,当时是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干事。父亲7岁时,祖父病逝,家境败落,只得依靠唱苏滩卖艺的同母异父的兄长郑少庚生活。12岁时,父亲就去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不久又转入美商慎昌洋行、肇兴轮船公司当职员,因勤勉能干,很快升为报关员。25岁时,他加入"华北航业公司",由报关员升为业务主任(相当于买办)。那时的父亲经常身着  相似文献   

8.
宝隆洋行访谈记早已耳闻宝隆洋行的名字,也知道她是经销海德堡的印刷机械的公司,但对其历史及全貌,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决定走访宝隆洋行。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东直门外的东湖别墅—宝隆洋行所在地。一下车,我们便被这幽雅的环境迷住了。一边...  相似文献   

9.
《湖北档案》2010,(6):F0003-F0003
清光绪三十四年外国洋行代保的机构和个人保单两份。其一为英国太古洋行水火险公司承保的汉口户部银行火险保单(48cm×30cm),保险期限为1907年9月至1909年9月,保险费为银洋147.15两,保险金额为银洋7750两。其二为锦隆洋行保险公司承保的Chao Ping Sau(52.5cm×42cm)房屋火险凭证,  相似文献   

10.
胡远杰 《新上海档案》2006,(7):F0003-F0003
上海开埠前,在老城厢及黄浦江码头一带仅有少量的小商店,小摊贩和集市贸易。1843年开埠后,外商即在租界内开设洋行,并出现为洋行推销洋货、采办内地土特产出口的买办。这些洋行,成为上海近代商业的起点。此后,又有广东、江浙等地大批民众和商贾富绅涌入租界,尤其是一些已经有影响,有特色的外地字号客商举家把重心移到上海或在上海开设分店,与洋行竞争,冲破了华洋分居局面。近代民旅商业开始兴起,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萌芽出现。  相似文献   

11.
莫藻泉(1857~1917)是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首任华人买办莫仕杨之子,其父于1879年病逝后,由他接任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原东南亚及中  相似文献   

12.
奉化溪口     
鲁非 《浙江档案》1998,(9):39-40
奉化溪口,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  相似文献   

13.
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是由敬神、娱神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据《奉化市志》记载,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初年,奉化境内已有龙舞民俗,称为滚龙灯、盘龙灯、稻草龙等。老人们说,从前每当干旱、田地龟裂、禾苗枯萎,村民们就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龙潭求雨。见潭中蛇、鳗、蛙等水生动物,即以为龙,请而归之,如神供奉,待旱情解除,再把它送回原潭。奉化籍的宋代名诗人戴表元,曾有《观村中求雨》诗日:“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西村雨绵绵,东村犹日出。”可见奉化当地请龙求雨之风既古又盛。把“龙”送回原潭时,要举行“送龙行会”,其间有龙舞表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龙舞民间习俗。奉化布龙到了明末清初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程式,以后更有发展,队伍也有壮大。1946年元宵节,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奉化举办了全县龙舞大赛,参加的舞龙队有108个之多,争奇斗艳。1947年正月初二,在上年的元宵舞龙赛中夺得“活龙活现”锦旗的奉化条宅村舞龙队到溪口舞龙,适逢蒋介石和蒋经国在溪口度假,自幼喜欢龙舞的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便派人邀请条宅舞龙队进自己祖居“丰镐房”进行表演,并给了赏钱。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它有着与生俱来的时尚和优雅。1843年,上海开埠后,在外国侨民和洋行白领的影响下,西餐也盛行起来。西式菜品在上海争奇斗艳。最早的西餐厅叫"番菜馆",从一品香番菜馆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西餐馆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外滩金融区,那里有大批洋行和银行,那些白领出来后会光临西餐厅,比如德大;另一个地方是淮海路(民国时称霞飞路),比较有名的如红房子。  相似文献   

15.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革命精神文化。烈士事迹的宣传是学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有1519人,然而很多烈士的生平与革命事迹不详。和记洋行共产党员邓定海是1930年南京"四·三惨案"的重要历史人物。文章充分利用了历史档案、党史文献、口述历史以及新闻史料等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河口起义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中山在西南边境筹划的一次起义。在辛亥革命运动中,武昌起义前的大部分起义中都少不了会党的影子,会党是追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力量。会党最初名洪门,又名天地会,或称三合会(三点会),曾改称哥老会(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其派别有清水会、匕首会、双刀会、钵子会、告化会、小红旗会、小刀会、剑仔会等。因会中人自称洪门或洪家,别称洪帮,于是世讹传为"红帮"。所谓"青帮",也系  相似文献   

17.
奉化吹打     
“奉化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音乐民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统曲目有《将军得胜令》、《万花灯》、《戈Ⅱ船锣鼓》(俗称“万得划”)等,也是“浙东锣鼓”的代表性曲目。它在乐队编配上以吹管乐、丝弦乐和打击乐三者合一,乐手众多,一般为十三至十四人,多时达二十几人。基本乐器有唢呐、笛子、板胡、二胡、三弦、琵琶及锣、钹、鼓等,最大的特点是在打击乐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定律的“十面锣”。“十面锣”现已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被器乐界广泛使用,是浙江省器乐曲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馆藏一份《山东沂水铜井砂金矿报告》,包含《铜井金矿说明书》6页、图样4张、实景照片2张、报价单1张,由德商瑞记洋行于1916年完成。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地质档案,这份报告中附有一张洗金机器报价单,结合历史背景可以推断,这实质上是一份为销售采金设备而提供的金矿开采可行性报告。那么,在经过详细的勘察之后,瑞记洋行为何不自行开采金矿,而是将勘探成果作为售卖机器的附赠品免费提供给客户呢?文章将以这份历史地质档案为引子,一窥十九世纪初瑞记洋行在山东的矿业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9.
集成印前设备和处理技术之精华华光与连诺·海尔、宝隆洋行携手合作我国从事电子出版系统科研、生产、经营达20年之久的最大的产业集团──华光集团,继去年与苹果电脑公司全面合作之后,最近又与世界著名的连诺·海尔公司和宝隆洋行三家携手。连诺·海尔公司是德国一家...  相似文献   

20.
程峰 《出版参考》2010,(3):12-12
很多论述植入式广告的文章,都把植入式广告的起源归结于电影。其实,这是个错觉。图书植入广告,才是植入式广告的始祖。巴尔扎克在写作《人间喜剧》时,里面就有裁缝店的植入式广告。巴尔扎克有一个叫布依松的裁缝朋友,他曾为巴尔扎克做了许多衣服,却不收钱。巴尔扎克为报答朋友,就把这位裁缝的姓名、住址原封不动地写进《人间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