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是一种关,是一种大美,包括“美政”.亦即政权建设的美一社会和谐的美.是指祥和、美满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反映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诸如互相关心、爱护、团结、友谊.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美。和谐的美,不仪是感性的美,而且是理性的美:是一种参与、融入的美:  相似文献   

2.
所谓“意境” ,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为那情高韵远的高品位的意境 ,作家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眼、耳、鼻、舌、身、心、手、脚 ;调动了自身一切力量———品质、学识、阅历、经验 ;采用了一切艺术手段———炼字、炼词、炼句 ,精心选材组材剪裁 ,使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木、一石 ,无不充满人的感情、渗透人的离合悲欢。使读者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人 )、如感其情 ,引起读者猛烈的震撼、强烈的共鸣。高峻挺拔、文物荟萃的泰山 ,人们把她当做崇高伟大…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找、感受文章的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文质兼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主题美、意境美等五个方面。一、语言美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的,生动的语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如《与朱元思书》,骈散相间,音韵和谐,别具一番参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集各种美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它有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积极向上、奋搏进取的社会美;有至真至纯、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慕的人格美……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探幽访胜、含英咀华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并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净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5.
6.
林庆鸿 《学语文》2004,(2):22-22
现行语文教材中70%以上的课文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具有三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美。叙事类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场面、景物以及一切有形物体和细节,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生活画面。一套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课文中古今中  相似文献   

7.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的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的丰富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的真实实境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造成强烈的空间美、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的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的丰富形  相似文献   

10.
一、和谐美——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特征 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都要创造美。但由于各类文学作品的性质不同,呈现出来的美的种类也不同,譬如,抒情类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所谓和谐美,是指作家的思想感清同作品中的景物相溶相生的状态。在抒情类文学作品中,作家内在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同外在的客观景物,高度契合,互相渗透。这种情与景的关  相似文献   

11.
和谐美,是美的一种基本表现形态。和谐美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作为美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美。在历史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在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学会感知、鉴赏历史自身的和谐美将十分有利于开展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审视中学历史教育,会发现其所蕴含的和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只有首先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才能使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与语文教材有着不解之缘。据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国早在周代,《诗》、《书》、《礼》、《乐》就已成为当时通行的课本。至于近、现当代,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作为必不可少的语文课文,更是大量地被选编进从小学直至大学各个层次的语文教材之中。正如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发生社会角色的转化一样,文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语文教学正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本位转变。然而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仍很模糊,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但“语言学习”与“精神培育”裂开的现状仍很严重,或一味地强调“感悟”,得“意”记“言”;或一味地注意“实践”,只见“语言”不见“精神”,甚至因为过度地追求“丰富的人文性”而丢失文本,空谈精神和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是追求美的过程。我们要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语文世界里遨游,欣赏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语文教学正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本位转变。然而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仍很模糊,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但"语言学习"与"精神培育"裂开的现状仍很严重,或一味地强调"感悟",得"意"记"言";或一味地注意"实践",只见"语言"不见"精神",甚至因为过度地追求"丰富的人文性"而丢失文本,空谈精神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冯克军 《陕西教育》2005,(12):28-2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19.
和谐者,配合适当、协调之谓也。它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适当、协调的配合。加之它所使用的教材有百分之七十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灸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极富美学价值,这就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尤其需要讲究教学艺术的“和谐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艺术形象的动情入理的完整分析、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序的多样统一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中学语文教材,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熔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炉,就像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笔者试撷取意境的含蓄美这一朵而欣赏之。恐力有不逮,心甚惴惴,敬请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