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中阶段美术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鉴赏课。美术鉴赏课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顾名思义,美术鉴赏课就是以欣赏作品为主。本来美术鉴赏课应该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看上美术,但是现在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众多问题,比如说枯燥无味、按部就班,等等。本文针对美术鉴赏课上出现的问题来探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与实践,主要是从激趣、创新、拓展三方面出发来分析,以期对高中美术教师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
美术学科的课程教学,自课程设定以来,一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存在的一门学科。但是在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和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之外,还需要对美术学科中的专业欣赏能力有所涉猎。因此,本文将立足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术鉴赏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全过程中。尤其在高校中,美术鉴赏课往往会被忽略,对美术鉴赏课的探索与研究不够全面,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10):195-196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美术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以调节课的形式和作用存在于高中阶段教育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高中美术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得以转变,既成功摆脱了教育调节课的局面,又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当中,特别是美术鉴赏课,俨然成为激活学生活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基于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出现,对高中美术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意义,并以此为导向做全方面的美术鉴赏教学优化,这样才能通过创新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通过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探析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视觉文化语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设问"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改进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的路径。也为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接研究提供资源和依据。本文提出"有效设问"概念,探索了视觉文化语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问题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旨在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分析"与"理解"作品的能力,进而学会批判性的阅读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很多中学都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大量的图像和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本应该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因此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就成了摆在美术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民间美术》一课为例,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谈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很多中学都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大量的图像和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本应该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因此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就成了摆在美术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民间美术》一课为例,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谈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美术鉴赏与形式较为单一的文化课程相比,课程内容丰富且较为开放、自由,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这是学习其他学科所体验不到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鉴赏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美术风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满族面具来源于远古时期,是极具传统特色的地域色彩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地方特色为基准刻画的,因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揭开满族面具背后的文化历史,进而提升审美能力,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深入学习满族面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帮助学生激活美术鉴赏课堂上的想象力与爆发力。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29):149-150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将文化理解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当中,希望通过音乐教学,加强学生文化体验、拓宽学生文化认知、提高学生文化认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模块,本文以音乐鉴赏课《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为例,分析高中音乐鉴赏中文化理解的体现,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上,以文化浸润促进高中生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推动变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工作也在变革,当下素质教育已经普及,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新课改提出后,对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愿意接受美术鉴赏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情感有机地融入美术课堂以后,学生才能够用饱满的热情投入艺术鉴赏,人文教育才能起作用,使学生真正愿意投入美术的学习中去,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展现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必修课的高中美术鉴赏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本文想在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媛 《科幻画报》2023,(5):51-52
鉴赏课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艺术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教学。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立足美术课的特点,实施跨学科教学。在本文中,教师将联系自身教学经验,以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为重点,结合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阐述实施小学美术鉴赏课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经布道"去完成的,而应该在师生心灵碰撞,平等交流对话中才能更好的得以实现。本文笔者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克服美术教育的功利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等三个方面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改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必修课程,所担负的美育功能更加明确。教师要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深入理解美术核心素养,将美术鉴赏课程的育人功能与美术核心素养进行最直接的关联,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逐渐进步,素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美术鉴赏教育也走进了高中课堂,给师生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美术鉴赏课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指导作用,这需要教师不断深化和规范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为目的,将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做到完美。为此,学校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全面地提高文化素养。探究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策略,为高中美术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指导意义逐渐呈现出来。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升学生艺术涵养,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基于此,针对学科素养下,从艺术语言、图像识读、文化知识、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出发,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受到了重视。在高中各阶段的学科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高中美术课堂上,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美术技能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下文中将主要针对在核心素养引导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中美术实施新课改后,美术鉴赏教材变厚,这导致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在上课时常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教学现状,以"文艺复兴美术"一课为例,提出了在美术鉴赏课中实施"两减一加"教学策略,即减作品——精心选择并深入分析经典作品;减讲授——积极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加方法——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开展鉴赏活动.以期凭此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进而达成提高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美术鉴赏课的学科性质以及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发,认为美术鉴赏课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应扩展为人文基础知识,且应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比较。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整合书本文字、图片、视听资料等鉴赏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