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些日子,翻看深圳马小平老师生前选编的《人文素养读本》打印稿.心里满是震撼、感动.还有无法抑制的悲伤。面对这套马老师近乎用生命换来的人文读本,我不得不直面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语文教师到底要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7马老师通过语文课程普及宪政,司法,伦理.历史常识,这些是不是应该由语文科独立承担?  相似文献   

2.
陈健 《师道》2012,(Z1):55-57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教育振兴与中华民族复兴休戚相关。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才对英年早逝的语文教育家马小平充满了痛惜与怀念。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马老师走了,一个真正的教师走了。  相似文献   

3.
马老师(深圳中学致力人文素养教育的马小平老师,编者注)走了,一个真正的教师走了,我感到特别失落。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第一线老师,因为我越来越觉得,中国的教育和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里,他们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先后在东莞中学、深圳中学任教的马小平老师即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有全球教育眼光,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4.
"干教育这一行,如果不是十分的热爱,干得不愉快,而且还痛苦,那就真正要赶紧改行。但是我们如果执意选择教育,那我们就得朝最好的方面去做。"喜欢思考,喜欢阅读,是马小平留给同事们的最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提起“中国梦·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  相似文献   

6.
陈健 《师道》2012,(7):55-57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教育振兴与中华民族复兴休戚相关。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才对英年早逝的语文教育家马小平充满了痛惜与怀念。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马老师走了,一个真正的教师走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是什么?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的回答惊心动魄但并非危言耸听:"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看看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时间最喜欢干些啥: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曾鸣 《教师博览》2012,(5):37-40
马小平是个好老师吗?深圳中学学生李舒扬记得一个细节:家长会结束以后,马老师被很多家长围住,责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后来马老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去到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他在那里泣不成声,非常难过。”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正朱赢椿二○一三年,朱赢椿、艺冉装帧设计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再次进入"中国最美的书"行列:从二○○四年开始,朱赢椿获得这个奖项的书,已有《江南文化的诗性阐释》《不裁》《没有脸的诗集》《蚁呓》《小猫荣莉》《不哭》《私想着》《私想者》《一个一个人》《蜗牛慢乔吞》《空度》等十余种。其中,《不裁》在二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守正"是一个热词,很重推崇。"守正"之词,非今之创造,而是古来有之。老子《道德经》:"流而不盈,持中守正。"《汉书·刘向传》言:"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唐代皮日休《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录。"清代龙启瑞《陈平周勃论》:"岂不阴识陵之守正?"……由此可见,"守正"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自古传承、内涵不断丰富的懿词。  相似文献   

12.
《女生贾梅》中写过两条精辟的醒世名言:一条是"走进学校——《误入虎穴》",另一条是"班主任来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自从另类的她来了,这两条至理名言就被"束之高阁"了。她是一个"运动员"。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  相似文献   

13.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阳光下的罪恶》《陌生的朋友》《父母双全的孤女》《苦恼人的笑》《蜜月的阴谋》《美丽的囚徒》这样的影片名,特别惹人注目,乍看,还真不好理解。"孤女"怎么会是"父母双全"?尤其是经历只见"样板戏"的文革十年以后,观众的好奇与探究常常起到推助票房的作用。片名里词语的表达方法是"用一个反义词来形容或修饰一个正义词,形成表面意思极为矛盾的语言现象",或者  相似文献   

15.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当疑问对象是一个单句形式或复句形式的命题时,一般采用疑问词单独成句的疑问格式,即附加问的"IP,何也"形式;也可以是在一个小句内,"何"后面不出现语气词"也"。"何"与疑问对象处于一个小句中,但"何"在作谓语的动词短语之前,用作副词。《三传》中还没出现疑问词单独位于主语前的疑问格式,这说明疑问词不具有句首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唐岳山 《人民教育》2013,(12):33-34
提起"中国梦·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也不曾有过挂牌的"名师工作室",然而他却是真正有着"教育梦"的人,并一生都怀揣着梦想坚定而执着地行走。在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当时,他和一帮同学痴迷地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一起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感动,对帕夫雷什中学那样的学校充满着期待。也就在那时,"教育梦"在他的脑海中孕育,"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17.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18.
《西铭》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典籍相提并论。《西铭》全文仅300余字,它不仅为中国士大夫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筑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境界,而且其中更是包涵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天人合一"和"民胞物与"的审美境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审美心胸和"存顺没宁"的审美态度,都是张载精辟的美学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2013年第3期刊有宋桂奇先生的《"无独有偶"并非"多用于贬义"》一文(下面称之为《宋文》),该文引述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无独有偶"的释义:"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某种(按:《宋文》引为"某些",意思有所不同了)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接着,《宋文》对"无独有偶"、"多用于贬义"表示了不同看法:"‘无独有偶’自面世以来,就一直是褒贬兼用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它‘多用于贬义’呢?"——即"无独有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相似文献   

20.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