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5年8月11日,我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采访了乡干部打死农民的“朱庄事件”,写了通讯《“红旗”掩盖不住的罪恶》,分别被《瞭望》、《新华社每日电讯》等报刊采用。这些稿件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先后作了批示。当我回忆这次采访经过时,一幕幕情景又历历在目。 去年8月初,我听分社记者周吉仲谈起永年县朱庄乡青年农民张彦桥,被13个草菅人命的乡干部活活打死,抛下了年近五旬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不满两岁的女儿,震惊了冀南。这件事立即打动了我那颗一直关注着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的心。经过分社领导的批准,我登上了南下邯郸的列车,对此作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新闻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鲜为人知的谜:1939年深冬,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女士,千里迢迢专程由上海到偏僻的河南泌阳县采访。当时,她为啥要到泌阳采访?采访了哪些内容?她的泌阳之行在当时引起了哪些反响!?为解开这一连串的“谜”,笔者走访了至今仍健在的89岁高龄的原国民党政府的泌阳县县长陈浴春,和当年协助史沫特莱女士采访的《泌阳民报》编辑、记者焦园甫,以及当时的地方知名人士,国民党县党部的干  相似文献   

3.
1946年底,南京新民报派我参加一个“中外记者团”,去当时的察哈尔省崇礼县采访。据说,那里发生一件“惨案”,几百具“无辜老百姓”仍暴尸在露天广场。尽管这是一个骗局,但是,那种尸体横陈的景象,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4.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前不久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联合组织的历是38天的新闻扶贫采访活动,为记者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深入基层的机会,笔者有幸参加,在活动中受到了锻炼,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方面收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1947年冬季,新华社豫皖苏分社曾经发过一条战斗消息,这条消息就是记述雪枫报社和新华社豫皖苏分社工作人员一手拿枪战斗、一手办报发新闻的真实情况。这条新闻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好稿,它却反映了解放区新闻工作人员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1947年秋季,我和王甸等一群人,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派到豫皖苏根据地去作新闻工作。这个根据地是在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取得了光辉战绩的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大别山区以后,  相似文献   

6.
吴强 《视听界》2002,(6):35-36
在农村采访,采访对象主要为农民。这类采访对象或者是愿谈而不善谈,或者是善谈而不愿谈,或者是不愿谈又不善谈。这就给记者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融洽气氛忌直接入题在农村采访,多是有备而去的。也就是说采访目的是明确的。但是,采访时不宜直接入题。因为,大多数农民没有经历过采访,面对突然伸来的话筒和神秘的摄像机,往往会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委宣传部并转宝鸡日报社:看到《人民日报》3月27日《两记者制止车匪抢劫遭毒打,司乘人员不予相助反说多事》的报道后,深为宁丽君、刘斌两位记者的精神和行为所感动。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冒着危险勇斗歹徒,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他们不愧为新时期党和人民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在媒介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呼唤文明与正义,而且要用我们的行动体现我们的思想,作出表率。宁丽君、刘斌同志的正义举动,展示了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记者,也不是什么通讯员,没写新闻的雅好,工作更和写文章不搭界.顶多每年麦收时节在农场内部写些防火、抢收、抢种的零碎儿,充其量是三夏快报水平.今年春我写了一篇文章,小报登了、大报也登了,这是我没想到的.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的采访提问应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中国农民勤劳勇敢,憨厚淳朴,性格直率,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民更是直人快语,有一说一,态度明朗,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形象、具体、直观.在采访前如果能对农民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采访中能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相融合,提出符合农民认知特点的问题,就能在有限时间内捕捉真实、具体的新闻素材,使采访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现状等"三农领域"的新闻专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那么,这样的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反映农村现状的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让人看着更真实,更生动,对其内容了解得更透彻呢?让农民讲自己的事,也就是采访,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但由于大多数人面对摄像机镜头,会表现出紧张、顾虑、词不达意等状况,从而影响了采访质量。那么,如何能让采访对象——农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他们最想说的话,得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2.
那是1月中旬的一天,《南方日报》摄影记者梁文祥在广州火车站拍摄春运照片时,发现车站广场上有许多闲着无事的人。他们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有的坐着,有的在打瞌睡。当时,梁文祥从别人那里得知,那些人中,有不少是吸毒的。于是,第二天,他又去那里观察,正好目睹了一名卧倒的吸毒者被人拖走。 “有猛料!”敏锐的新闻触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使梁文祥意识到,要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把这个生长在广州窗口地区的毒瘤揭露出来,把它的内部“解剖”出来,以向人们展示毒品的危害,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清除这里的罪恶现象。因此,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拍好这个题材!  相似文献   

13.
首赴台湾追踪“百人斩”凶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995年7月,我们首次踏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寻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证史料。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根据领导指示,我们把提倡唯物辩证法,大破形而上学的宣传,确定为部里的工作重心。为了搞好这一宣传报道,我们曾写信给各地通讯员,也跟各记者组联系,要求他们多写一些反映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辩证法的文章。但是,我们听到的回答多是“写不了”,或者“找不到”。我们也收到了一些来稿,质量都不高,不是哲学概念加例子,就是讲了一些生活故事,揭示不出事物本身的辩证法来。到底什么是生活中的辩证法?怎样才能写出生活中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是两次采访周总理视察河南。这两次机会都是偶然遇到,但靠一个记者应有的机敏,我没让它错过去。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使我增添进取的热力。那是一九五八年春暖花开的四月,我和唐凤纪同志结伴到三门峡工地采访。在三门峡,我们没有同市委、工程局接头,就直接到了坝头,住进设在工棚里的简易招待所。四月二十一日,我们同筑坝二分局的张省吾局长约定,第二天上午一上班,在分局前线指挥所请他介绍迎接大坝浇筑高峰的情况。第二天,我俩按时来到设在右岸围堰下面的二分局指挥所。等到八点半钟,却不见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第4届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揭晓,我与庞新智同志共同采写的通讯《黄河大桥的警告》(见1989年元月14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荣获二等奖。望着全国法制记协颁发的获奖证书,我心中这样想:从中应悟出些什么呢? 1988年12月31日下午,我赴延津县采访,汽车通过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时,发现大桥新添了不少用红布条圈成的危险标志,数一数就有九处之多。职业的习惯使我脑海中迸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在黄河公路大桥上为什么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事故?可能有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这条新闻线索是偶然得来的。那是去年10月一天的下班前,省总工会来电话告之:“省特等劳模申尊茂突然去世,医德医风太好了,建议你去采访他的事迹。”医德医风好这不正是当前卫生报道中、舆论导向中急需的正面典型吗?我当即决定第二天去采访。可也有人说:“特等劳模都被人写滥了,还能写出啥来?”我想:“不到现场去访访,怎么就知道没写头?”当时若来个“就坡下驴,岂不让一个到手的“熟鸟”飞了!所以一个新闻记者有个识货的鼻子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怕跑腿,不要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