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世纪以来,质量公平成为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追求.语言,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应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语言融通路径摆脱结构主义思路,借助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展示了城乡语言差异以及农村语言和学校语言间的区隔,揭开了城乡教育质量不公平的微观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它试图超越农村语言与学校语言的二元对立,以农村语...  相似文献   

3.
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分类观是英国托尼.比彻教授主要的学术观点之一,他把所有的学科从认识论角度的硬/软和纯/应用维度,以及社会学角度的会聚/分散和城市/乡村维度进行了划分。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是对C.P.斯诺"两种文化"的否定与超越,既较好地诠释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当今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恰当地昭示了学科的根本特征,为我们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托尼·比彻将知识划分为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和应用软科学。借助于这种分类方法,学科可以划分为:纯硬学科、纯软学科和应用学科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存在差异:纯硬学科主要遵循的是知识演绎逻辑;纯软学科的发展以社会与政治逻辑为主;应用学科主要是以实践逻辑为主。这种差异为一流学科分类建设提供了依据。中国一流学科建设应该通过分类引导,实现分类发展;通过分类评价,对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创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外部环境,促进一流学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类评价是我国学科评估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趋势,对促进学科特色化发展、提升学科评估科学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科分类评价的实施受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多重逻辑的影响。然而,受评价主体单一化、指标体系分化、评价内容固化、评价结果等级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科分类评价存在着难以兼顾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阻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制约学科的特色化发展、加重学科的“指标化”建设倾向等风险。对此,需要丰富评价主体结构,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条块化评价体系;加强跨学科研究评价,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扩大评价范围,丰富学科分类评价内容;树立增值性评价理念,创新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坚持"学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长"的课程实施理念,从当前的课程实施出发,将实施中的问题转化为资源,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实施新路径,以"综合融通"的思维将"道德与法治"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架构,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道德与实践"课程架构。  相似文献   

7.
教育社会学自诞生以来,“教育社会学何为”一直处于讨论之中,未能形成基本共识,教育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既是对教育社会学已有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文章在厘清学科独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学以及社会学这两个与教育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学科特质的探讨,形成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认识。  相似文献   

8.
量化研究作为教育研究最为重要的范式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非常迅速,但在研究质量与可信度方面也越来越受到质疑。为了回答如何提升教育量化研究质量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学科分类及教育学科的性质,将教育学科定位为综合实践学科,并在总的学科分类的背景下提出教育量化研究的追求;然后分析了教育量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经济学的借鉴,进而提出了改进教育量化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乃大学之本,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所高校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大学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持续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贯通美国、德国、英国、苏联四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之处;基于对全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立足于清华大学现有学科和院系及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清华大学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的融通战略,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和学科布局当中,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通过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互认,使毕业生获得“双证”.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双证融通的课改实践,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沟通学习、工作与生活;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但由于观念上的重双证轻融通,实践中缺乏就业准入制度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机构归属不同等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与问题,需要在双证融通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社会学拓展的可能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以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批判精神为切入口,反思并寻求教育社会学拓展的可能空间?这是当今教育社会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学科互涉与边界跨越的时代与学术变革,使教育社会学的批判在开放式解释基础上,可能具备建构性批判或批判性改造的责任;其次,凸显教育社会学批判精神的学科发问,在有相当探索并形成某些标志性发问之后,尚有继续发问的可能;再次,批判与改造之间的“可沟通规则”,在对中国式问题和中国式关系的本土关怀中,存在某种有效的“信任范围”。因此,在学科互涉与边界跨越的框架中,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生长更有其诱发、扩张与重写的可能,其批判精神亦更为丰满与厚重。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学科分类主要指学理及统计上的分类。交叉学科在目录中的位置与学科发展的成熟度有关。交叉学科的设置除因学科自然分化而设立外,大体可分为多主体合作型、优势领域扶持型、人才培养导向型及研究问题导向型四个类别,具有项目化、多样性、合作性、时限性等特征。对交叉学科的评价注重绩效并考虑交叉合作对科研及育人目标的贡献度。德国最重要的科学政策咨询机构认为传统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平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阶段需要注重学科训练,交叉学科的学习主要应在硕士阶段开展,关键在于问题牵引和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立足于如何使社会学方法系列课程之间更加有效地融通与统一,依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措施包括:课程内容上要适当重复与渗透;实践上由浅入深;教师间通过资源共享和讨论实现高效沟通。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做了具体的实践与尝试,并已得到较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15.
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但从教师的立场看,当前二者处于割裂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两大领域间面临着时间分配、外部资源、管理保障、外部要求等方面的矛盾困境。班级建设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其与学科教学的融通是时代对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要求,是提升教师生活质量的需要。二者综合融通的根本力量源自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教师学生立场的形成、综合融通智慧的生成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是当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更是教育教学改革永恒不变的初心。成都高新区以“整合融通”的理念优化使用统编教材的方法,重构单元教学设计,界定五种基本课型,着眼核心素养构建“教学评”操作模式,力促师生成长,形成物化成果,启迪同仁,形成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落实的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17.
郑莹 《中学文科》2007,(2):20-22
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是现代人成长的园地。传统教育将两者隔离开来,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的不完整。课堂教学理应融通生活世界,让师生在共同面向生活世界的前提下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由一则课程设计、开发及实施的案例出发,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突破学科边界进行课程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是育人方式的改革,这也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追求.融通学程,不只是学科育人落脚在操作范畴、学习内容以及方式上的打通,更多的是基于上位育人的顶层设计.这也是回应时代需求、顺应儿童成长规律、面向未来学习的高质量教育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代众多对话中,宗教与文化对话异常重要。基督教自从在中国传布以来便遭逢了中国文化,并与之开展相互对话、交流与融通的漫长历程。从文化学、史学维度探讨二者融通之凭据,在天神观、超越观和仁爱观方面找寻彼此融汇之基点,以达至社会安定、文化共在与共生和谐,并由此促动和谐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