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三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左翼作家的革命组织。三十年代初,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疯狂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严峻的现实阶级斗争,要求革命作家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积极投入反文化围剿的战斗。同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经过了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2.
“左联”的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左联”的成立和取得的成绩都是与鲁迅分不开的,鲁迅以“左联”为阵营,“左联”则以鲁迅为主将。以鲁迅为首的“左联”不仅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艺团体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且还共同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直线性发展为特征的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往复循环论是相抵牾、对抗的。一般说来,当人们遇到了与本传统的文化思想相悖逆的观念时,往往会本能地滋生出抗拒与排斥的情绪。然而,包括像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这样的一些在“五四”时期就取得重大成就,并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文学大家对唯物史观、革命文学等外来思想很快就坦然地接受,并融合进自己的创作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进化论这一过渡的桥梁。可以说,自近代以来,进化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对新文学启蒙者的深刻影响,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在该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在中国的兴起、扎根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参与发起者五十余人之中,就有潮汕籍作家洪灵菲、戴平万、冯铿、林伯修、许峨五人。如果再算上一个后来名声不甚好的杨村人,无疑,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过一支引人注目的潮汕作家劲旅。  相似文献   

5.
6.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今年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左联”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尖锐对立,中国人民不得不进人一个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的新的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伟大历史背影下成立的;是在革命遭受挫折,处于低潮,而革命文学却趋向旺盛,必须建立组织,加以具体领导的迫切需要中成立的;是在经历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激烈辩论,发现了敌对思想的干扰,迫使双方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文艺运动中的指导作用,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的情况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梁新义 《现代语文》2007,(12):117-117
左翼文学作为一个存世不长的文学流派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但是,不可否认它对当时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它仍被定位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亮点,而并非败笔。本文从"为工农"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的阶级性、审美上浓郁的革命色彩三个方面对左翼文学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左翼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总体构建进程。左翼文学的基本特质,即社会化创作倾向、理性思维之光,平民意识与底层叙述,直面人生、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梁实秋谈文学的基点,他认为文学所表现的人性,应是在理性制约之下的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时代与阶级的分别的,具有永久性。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论战,首先是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论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问题上,是一场错位的论战。他反对左翼文学,除了政治上的偏见和文学观念的原因外,还与他的自由主义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学曾经是无数青年的追求和向往,优秀的文学作品曾是那么让人震撼。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能记住《青春万岁》中那充满激情的场面,还能记住《人到中年》中那微微颤动的眼神。然而,今天人们对文学的这种感觉已经很难再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坛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部分中国作家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 ,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 ,又使 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 ,美学风格发生变化 ,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陆咏梅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1-42,97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杨骚是"左联"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在新诗的拓展和普及深化阶段,杨骚新诗创作对现代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杨骚早期诗作注重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性和思想性见长。杨骚诗歌表现时代主题,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感悟社会、关注民生,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的诗歌想象力是杨骚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源于现代化的焦虑与渴望,在苏联革命的启示下,他们选择了由革命而走向"现代"的道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是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过程.这种革命情结在政治的肯定、诱导下逐渐定型、僵化.从革命视角出发,左翼文学中出现了贬低知识分子、美化工农的倾向,造成了启蒙者与启蒙对象的错位.在建国后,这种战时的心理没有进行适当的调节,反而进一步发展,终于酿成了文学的、社会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著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左翼联是法国政坛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法国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冷战初期,受僵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左翼联盟一席破裂,法共陷于孤立的政治境地。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法共修正了左翼盟政策,在联盟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苏东变后,左翼隧盟再次受挫。目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法共重新探索新的左翼联盟政策。法共左翼联盟政策的发展变化表明在法国现存政党政治体制下,合理的左翼联盟政策有利于法共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1930年代,中国左翼戏剧运动在“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下蓬勃展开。“剧联”的领导机构主要由“剧联”党团和执委会构成。党团是“剧联”组织的领导核心,由书记、宣传和组织构成;执委会是在行政上负责的“剧联”领导机构,由盟员在“剧联”全体大会上选举产生,由总务、组织和宣传三个机构组成,对“剧联”党团负责。为了便于领导和有效开展戏剧活动,“剧联”下设工人演出委员会和影评、音乐、剧作等小组,由执委会领导。“艺术供应社”是其外围组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为视角,以优患意识的本体性哲学意蕴为根据,制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文章主要通过揭示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其文学创作思想和动机、中国文学的忧患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论析了中国文学的特质,得出了强烈的忧患精神是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作家的痛苦命运的高品位及其痛苦体验的深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中国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6):66-73
第一,左翼文学研究的困境,主要是宏观上受到限制,笔者是通过个案研究逐步实现思考的深化的;第二,具体到个案研究,在研究思路上,是从"五四"出发认识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的,通过缕清"来龙"叩问"去脉";第三,在笔者的左翼文学研究中,胡风的命运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第四,笔者是把左翼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展开研究的,认为左翼文学的致命缺憾是将其与非左翼文学的差异绝对化,自我封闭,失去了自我更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