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以其专有的方式把握教育问题。哲学把握教育问题的方式从理性逻辑到复杂性思维,产生了思辨演绎的传统教育学、经验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解释学教育学、分析教育哲学、批判教育学以及复杂性教育学等八种方式。哲学对教育问题的把握方式直接影响着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教学哲学,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策略、思路和方法。哲学认识方式走向多重范式的融合互补,迎合了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教育研究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教材和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始终是教育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前沿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的科学地位并影响到教育学的进展方向。目前人们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典型表现在人们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缺乏共识,而且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明晰的分类标准,特别是对各种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缺乏明晰的阐释,这阻碍了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学的进展。通过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我们认为教育研究应有思辨、批判、行动及实证四种基本方法范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现象教育学、教育人类学、批判教育学等思潮的兴起,教师教育的哲学之思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场域。教师进行哲学之思,成为有"思"的教育者,是教师理论建构和实践运思的逻辑起点,更是教师哲学价值思辨和哲学素养的必然诉求。文章从教师哲学理论之省思、哲学价值之辨思、哲学实践之运思、哲学素养之探思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教师哲学是教师对其职业进行探索与反省所凝练出来的一种爱与奉献、批判与传承的精神存在,最终关注个体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伟 《学子》2014,(1):97-97
哲学作为"社会科学之母"对教育学的产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西方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与哲学的发展始终密不可分。教育学在哲学的思辨中孕育,又在自身的发展动力下诞生出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与哲学观的互动中完成学科成长和发展的使命。本文的研究将揭示这一发展历程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的教育学到实践的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化和科学化是自夸美纽斯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由此形成了思辨决定论、自然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三种教育学知识体系。其共同特点是其所试图建立的学科体系与教育活动本身相悖,教育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迷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消解教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唯我性,把目光投向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这个转向是对现有教育学研究中心课题及一系列相应的研究理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换。面向实践的教育学要关注生活的价值,由对教育活动及人的成长的外在原因的说明,转为对人的内在的自我批判意识的唤醒和对现实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刘庆昌 《教育科学》2012,28(2):90-96
教育史研究的教育学内涵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这将有利于教育史研究自身的进化。超越具体的教育历史事实,用思辨的方式追寻教育历史发展的逻辑,是教育史研究具有教育学内涵的重要途径。这种努力具体体现为通过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研究,对教育活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历史发展逻辑的追寻。为此,研究者需要拥有教育学的立场和哲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主义主导的时代,总会有研究者期望教育学走向科学并成为科学学科,实证研究自然就成为研究范式上的选择。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且不论具体的实证研究不可能舍弃非实证的方法,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并非自然物,教育学实际上无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学科。具体而言,教育是经验世界的文化现象,其可经验的部分可以借助实证方法研究,其精神的和信念的部分只能借助于思辨。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育学兼具认知追求和实践情怀,不仅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更要以改良教育的愿望构想"好教育"的蓝图。整体地思考,可以说走向科学是教育学的一种策略,而实证研究之于教育学研究来说,仅具有有限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教育哲学的理解非常丰富.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追求以哲学思维把握教育和教育知识的基本问题,以期寻求根本的回答.教育哲学的研究范围涵盖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学.从教育原罪到教育精神、从教育情感到教育思维、从教育学的范围到教育学的变革,都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教育哲学同样离不开沉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新教育理论中有些整体思想越来越哲学化,而且颇有返朴归真的辩证思想,但是纵观今天的教育学理论却存在异化现象,泛哲学化倾向在教育学理论中不容忽视,文章从教育学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几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教育学理论泛哲学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学术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追求、公认的研究范例和评判尺度,以及非科学地使用研究方法,致使教育学研究成果精品少、无积累,研究基础没有增厚,缺乏实质性进展。借用科学革命的视角,教育学目前正处于"前科学"阶段,无法就基本概念、主要命题、研究成果等达到共识。西方教育学研究历经了"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和"诠释规范范式",而中国教育学研究则经历了"教科书范式"、"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改革范式"。基于目前我国教育学研究中产生的"思辨研究范式"、"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的萌芽,通过进一步改革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重塑研究主体、促进教育学派的形成等途径,使研究范式的萌芽健康成长,就成为促进教育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实践哲学的复兴与教育学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处于危机之中。实践哲学与教育学的源初关联以及当今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教育学走出危机、走向新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育学只有回归实践哲学,回归本真的实践,即是说,根植于实践、通过实践并服务于教育实践,才能恢复活力,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3.
深化教育学理论有待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这对关系的探讨,涉及到对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反思。哲学教科书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思维。对应用说与无人的教育学和抬高认识论与教育学缺少本体论基础两种状态的探讨,涉及到关于传统哲学教科书对教育学影响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学奠定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是今天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世界教育哲学研究面临着许多问题,集中地表现在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失落上。对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主题,人们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教育活动的哲学与教育学的哲学是现代教育哲学研究的两个主题。它们在现代教育哲学发展史上互相碰撞、此起彼伏,显示出二者之间具有逻辑的与历史的联系。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在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哲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就教育哲学学科和教育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教育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反思,认为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自身理论建设滞后,重思想研究轻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不力,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且在概念使用上模糊混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在研究方法上单纯依靠演绎法,致使教育哲学研究失去了其自身的特性,变成了哲学和教育学的演绎,而这又是由于教育哲学研究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结果。笔者在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现状的同时,着重区分了几组概念,并就教育哲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德国普通教育学传统中的“普通”意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塑造,体现的是学科为自身概念和原则辩护的方法论意识。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的脉络中自觉建构独立形态的普通教育学,意在为教育学理论寻求一种普适性,在向一切社会文化行动保持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受日耳曼民族注重思辨哲学的特性影响,德国普通教育学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对哲学思辨的偏好、对批判反思的坚守、对经典理论传统的维系和对教育学术史的传承积淀。在学科持续分化与交叉融合双线并进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教育学的重建,有助于用一种普遍的和基本结构上的共识增加学科认同,减少各分支学科在行动模式和教条上的争执,通过维护一种统一理论有力捍卫学科身份,合理重建教育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批判的教育学流派是联邦德国的三大教育学流派之一.这个学派于70年代取代精神科学教育学和经验教育学流派,在联邦德国教育学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到了联邦德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所有领域.本文在这里对这一学派仅作初步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批判的教育学流派的起由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时学生运动的高涨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愈益扩大,并深入到了教育学领域,为一批教育学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黄长麒 《科教导刊》2019,(12):36-37
在分析新教育学生产问题时,运用到了文献树立和逻辑思辨措施,以原教育学缺陷为切入点,对新教育学生产进行研究。纵观原教育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为性质含糊不强、学科分裂现象严重、方法使用不宜、在功能上有所缺失。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要以"目标-手段-结果"作为框架结构,对教育系统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推进新教育学生产。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与教育学有着天然内在的关联,可以说,实践哲学是教育成“学”的根基。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实践哲学。因此,今天重新返视并回归实践哲学和教育学的内在亲缘关系,是教育学摆脱生存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研究的时代境域、理论图景和日常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呈现由引介到初步的独立探索再到平稳发展的脉络,这个中国化的过程需要深入省思。我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包含众多次级范畴,具有四个属性:相关研究涵括了引进与评介西方的现象学教育学理论;现象学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研究具有价值和影响;我国学者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独立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批判与反思。未来我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应当强化中国特色,基于现象学的哲学理论,运用现象学的方法论开展原创性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