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2.
正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一种自我解读、自我建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只有学生自主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现实中,学生大多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己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就很难实现自主阅读目的。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呢?1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相似文献   

4.
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让他们亲身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提高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是较理想的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个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语言以及情感的重要手段。有效个性阅读的基点是文本。目前的语文个性阅读出现随文戏说、放任自流和随意整合等"偏离文本"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基于文本主旨、重点和体验,让个性阅读有深度、厚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本身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对不可以由教师来代替完成。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发展。那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一、独辟蹊径——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能力水平都各不相同。面对学生的差  相似文献   

7.
郭聘鑫 《教师》2014,(21):31-33
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阅读,必然会涉及三种"个性",即文本中作者所表现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这三种个性三位一体,把握作者的个性是基础和出发点,学生的个性是归宿,而教师的个性则是两者的桥梁和催化剂。阅读只有真正把握和处理好这三种个性,使之和谐发展,才能谓之"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朗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需要阅读者融入自己的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本。一、把握个性化朗读的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本身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对不可以由教师来代替完成.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发展.那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训练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文本,读品结合,进行个性感知、个性理解、个性体验与个性欣赏.使学生真正发挥出个性优势,彰显、培养阅读个性,从而提高感受、理解与欣赏的能力,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钟衍华 《广西教育》2007,(10B):29-29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了了解、理解性的解读后,把文本的内容内化,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凸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的积累,对文本进行解读、研读,最后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一个个性阅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阅读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的研究,不断从个性化教学角度出发,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凸显其主体性。而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小学语文阅读,必然是要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发挥上,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与教师展开对话,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个性感悟与体验,独具个性特色的一些解读,使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其他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使个性化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2):125-12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就是一种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解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让他们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彰显!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备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毒.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通常具有以下含义:1、个性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