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极端灾害后学校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造成学校严重毁损,在灾后学校重建过程中,国家应尽快制定学校重建相关法规,提高学校建筑抗震标准,科学规划灾后学校布局,动员各方力量筹集灾后重建资金,加强防灾、抗灾和灾后救护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并不限于经济金融领域,它还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其他方面。新自由主义灾后重建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灾后重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中心导向的转变。它调动了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弥补了政府力量的不足;但同时也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带来了新的社会不公。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灾后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3.
日前,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民族中学的食堂和学生宿舍破土动工。这是该校实施湖南省灾后重建“百校工程”的第二期工程。去年的“7.23”特大洪灾,造成武陵源民族中学直接经济损失602万元。区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去年11月4日召开议教会,专门就灾后武陵源区民族中学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厂全面部署和安排,计划投入5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300万元,湖南省灾后重建“百校工程”投入80万元另外争取外援资金120万元,力争把民族中学建设成为一个能接纳省市级甚至更高级运动会的高标准学校。按照实施方案,该校第一期工程投资150万元的教学楼已…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之既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又能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本文就援建部门协调机制、民间组织参与机制、农民利益分享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玉树灾害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的三年时间里,大致经历了“紧急救援”、“灾后重建”两个阶段。灾后重建以甘达村联合社会工作站为主体,发掘和链接政府、民间组织、宗教团体等各方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探索灾后集中定居的牧民生计恢复和可行之策。玉树甘达村社工站是青海本地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成长和服务的平台,也可链接外部资源弥补本土社会工作因年幼无法独自完成任务的不足。玉树甘达村社工站初步形成的多方合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介入模式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界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区前线,一些社工服务团队设立站点,面向当地受灾民众及相关人群开展专业服务,构成了灾后重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么,作为一支活跃的力量,社会工作者在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结合笔者所属的"青红社工"团队在四川绵竹等地开展专业服务的经验,本文拟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引开展专业服务实践,力求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以及类似场景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领域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旅游领域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综述了旅游领域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的研究内容、研究趋势以及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领域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四阶段理论研究模型,并阐述了我国今后旅游领域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建强 《四川教育》2013,(12):16-21
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国定贫困县的南江县,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为教育投入了11.2885亿元灾后重建资金,让校舍成了当地最漂亮的建筑,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硬件迈上新台阶之后,软件不“硬”的问题就随之暴露:教师数量不足、学科教师不配套、专业教师缺乏、教师流失严重、留守儿童众多、隔代教育普遍、亲情关爱缺位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现有教育资源不是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在灾害面前,设计工作者应该从自己的各专业领域出发,对国外灾后重建的一些先进设计经验加以思考和借鉴,明确自己现在和将来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为灾害防护、灾难救援、灾区重建以及灾后精神援助献上自己的一份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0.
希望,雄起     
德阳市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地区之一.从灾后重建的资金和项目上看,国家万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将约有20%会投到德阳,将启动一大批灾后重建项目,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就业岗位的形成,将促进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同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以及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等战略的实施,都将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严重破坏了川西山区农民的家庭经济以及对本土社区的生态、文化和政治传统,导致他们在生活安置、心理安慰、社区重建以及特殊群体的照顾方面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广大山区农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坚持地区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的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政府政策、法规的配套,分阶段、有策略地开展灾后山区农民的灾后生活救助与重建、心理救助与重建服务、经济救助与重建以及社区救助与重建服务。  相似文献   

12.
北川羌族建筑重建的过程中,对继续葆有羌族传统建筑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仍显不足。本文以美学的视角审视羌族传统建筑和灾后重建建筑的差异,对羌族建筑进行美学重构,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保护羌族传统建筑原生态审美风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阿坝州是5.12地震的重灾区,如何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共建美好家园的关键时刻更加快捷、优质、高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是州内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充分认识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举措,在灾后重建中实现行政效能建设的"五个突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住房重建难题及救助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的最大的直接财产损失是住房毁损。汶川地震的一个社会背景是我国住房私有产权制度已建立,这与此前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因此,灾后住房重建是首要问题,永久性产权住房重建,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财产性的。住房重建面临的诸多难题,集中于如何解决购房建房资金和如何处理毁损房屋所形成的债务,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进行住房重建;二是如何在住房重建中公平对待受灾群众;三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援建中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难题的背后,是契约安全与契约公平的冲突。借鉴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住房重建的创新方式主要是对口支援、民间援助、住房联建、先提供购房资金再办理抵押。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至今,灾后社会重建工程如火如荼进行。教育重建是灾后社会生活重建的重要部分,不仅要恢复到灾前水平,更要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目标。对灾后教育重建的阶段性评价应当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教育重建目标定位的发展性程度,包括教育重建的数量、规模以及教育重建的质量;二是教育生活重建与社会生活重建的相关性程度,即教育生活重建对社会生活重建的示范和引领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大系统,按照时序,灾后重建可划分为恢复性重建和发展性重建。灾后恢复性重建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到灾前的“常态”轨道。在“发展性重建”阶段,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在恢复性重建的基础上。实现灾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灾区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灾区抗灾能力、区域发展能力的提升。本文认为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在2—3年内绝大多数地区会恢复到灾前的“常态”轨道,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受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建设是灾后恢复重建后的关键。文章认为从恢复重建阶段起,不仅要为受灾地区创造经济机会,而且要保证这些机会的平等利用,特别是要为那些受灾民众充分利用,也就是说要把实现共享型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理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学校垮塌与人员伤亡灾难。灾难过去了,孩子们还要面临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就是灾区学校的重建工作。笔者认为应从校舍重建、教学重建和心理重建三方面着手进行灾后学校的重建工作,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雅安地震后的救灾中,中国遵循着政府主导式救援与社会分散力量援助相结合的路线,使整个灾区从化解灾情到灾后重建得以迅速地展开.在援助效率上相对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整个社会援助过程中,灾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也浮现了出来.通过对包括芦山县芦阳小学在内几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发现灾区青少年存在依赖心理等问题,学校也存在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文章就此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09,(9):77-78
2007年秋,天全县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小河一小、天全职中的初中学生全部并人我校.加上“5.12”大地震后并入我校的新华一小的初中学生.我校学生由1700多人猛增至3500多人,教职工由99人增至191人。在经历全县教育资源整合,遭遇“5.12”大地震之后,我校借天全中学教室行课,借城区一小板房安排学生住宿,面临资源整合和灾后重建的双重使命,常规教学与学校重建工作同时进行。学校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灾后学校制度重建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从学校制度重建人手,迅速使各项工作步人正轨,确保本校在规模扩展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校长则是引领教师发展的核心引导力量。灾后教育重建中,教师的发展是灾区教育向高位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学校领导核心的校长必须走科学的专业发展的道路,将自身的专业发展融入灾后教育重建中,通过自身的专业行为,推动学校教师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