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相似文献   

3.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世界公民”最旱蕴育于古希腊哲学中,经过夸美纽斯、康德等人,不断将“世界公民”思想融入教育思想的努力尝试。在20世纪中期,世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世界公民教育”,使得“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最终正式生成。  相似文献   

4.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繁荣的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规模太小,本土研究匮乏,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发展凸显出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而法国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却一直面临着学校教育“世俗性”的挑战与质疑.法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来进行,但二者的发展是非均衡的,公民教育独大、道德教育薄弱是一直困扰着法国学校教育的现实问题.2015年秋,法国中小学将开设“世俗道德教育”课程,强调向学生传递“共同价值观”,这体现出法国学校教育试图重返意义世界、复归价值引领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公民教育体系要根据公民教育的特点,渗透“生活教育”理念,通过改进“学校教育生活”和开展“社区服务学习”等教育途径,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品德、增进公民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合格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公民既是权利承载者,更是责任承担者。公民资格(citizenship)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有什么样的公民资格观,就有什么样的公民教育。正统公民资格观是一种作为权利的公民资格观,这种培养“权利公民”的公民资格观过于强调权利而忽略了公民资格所蕴涵的责任。出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诉求,当代西方公民资格观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品质,即关注“责任”,注重“责任公民”的培养。随着由作为权利的公民资格观到作为责任的公民资格观的演进,培养“责任公民”成了当代西方各国公民教育的共同旨趣。  相似文献   

8.
李荣安 《德育信息》2002,(10):65-72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热点。正如最近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表的一份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所有社会都一直对如何使自己的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学习参与公共事务感兴趣”(Tomey-Purta,Schwilie &;amp; Amadeo,1999)。他们的观察实际是对20多个国家公民教育个案报告的分析总结。例如,澳大利亚的一章说,“积极的公民教育”在90年代转折期被强调为课程的主要目标(Print,Kennedy &;amp; Hughes,1999)。  相似文献   

9.
何晓芳 《文教资料》2011,(33):134-135
民族国家一直是现代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单元。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积极的践行者的身份参与民族国家界限之外的各种事务的“全球公民”的出现,既是对现代公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又是对民族国家公民教育体系的根本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建构以“个人-社会-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整体公民意识不够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国对本国公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民教育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英国在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一直颇为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通过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等问题的分析,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做法,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13年澳大利亚全国公民教育考评计划四次评估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整体上有所提升、个体背景制约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公民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个体参与公民活动等成为澳大利亚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的主要特征,这都可成为我国小学公民教育发展之镜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国对本国公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民教育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美国在长期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一直颇为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通过对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等问题的分析,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做法,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论内容相互交织.自由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强调以“自由”的方式培养理性自由的公民;公民教育中的自由教育强调培育公民如何“自由”地选择和追求一种善好的生活.作为自由人的公民,是两种教育理念在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再次融合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7.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与模式:历史视野中的我国公民教育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贝  周光稷 《教育学报》2007,3(4):63-68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和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即使当前的公民教育研究看上去与“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公民教育的建构也远非如此简单。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所依托的,不仅是中国当下正在建构的“公民社会”蓝图,还有百年以来中国纵横交织的现代化历史,以及东西方学术冲突融合的积淀,这些因素深远地影响了我国公民教育构建的价值和模式。只有明晰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各种理念的历史来源及其合理性,公民教育的展开才能具备现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国对本国公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民教育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美国在长期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一直颇为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通过对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等问题的分析,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做法,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契合的体系。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为对象,以培养“德性公民”为目的,以实现公民精神为宗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不仅要以公民的本质精神作为着眼点,而且要针对公民本质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实存状况,确定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并将建构的关键点放在提出实践措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