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归纳回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总结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游双龙洞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双龙洞的特点,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与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有机配合,以游览观赏双龙洞的景致为线索,形成了条理非常清楚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看,作者先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游洞途中的景色;然后描写游双龙洞;最后写出洞,直至游览完毕。其中,“游双龙洞”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其层次和条理也都很清楚。作者按“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游览顺序,抓住特点,着力于外洞,孔隙,内洞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了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第八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在路上和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而不仅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有次序地讲清这些内容的,还要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赏景先让学生感受一些活生生的具体的美好形象。《记金华的双龙洞》从一路上的景物,写到外洞、内洞的情形,还交待了怎样从外洞进内洞的。一路写来,有景有情有趣。读着文章,我们好像看了一部景色优美的风光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那漫山遍野的火红的映山红,一堆一堆的油桐花,翠绿的叶子,粉红色的沙土,还有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中,欣赏那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明媚春光。  相似文献   

5.
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文章的条理”,配合该重点训练项目的一类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按作者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还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洞口、外洞;再写孔隙、内洞;最后出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从如何理清课文教学顺序入手,从"尝试利用微课受新知"、"感悟本文表达的生动准确"和"盘活教材习得方法"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及教学进行反思,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执教者为了体现对语言表达的关注,设计了几处语言训练,我们一起看看。【片段一】师:从哪里读出了外洞的"大"?生: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感觉到外洞很大。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外洞的大。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课件出示双龙洞外洞图) 师: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是外洞和内洞之间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道。这条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有“水石奇观”之誉。有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字幕逐一打出)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孔隙”。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一下这种独特的游览方式。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10.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七册15课)是一篇游记,其中的第五小节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作了一些探讨。一.关于教材的理解这一节教材是作者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我的理解是,在游记中,作者写移步换位的过程是为了展示各种不同的景物。如这一节,表面上是写从外洞进内洞的过程,而实际上是写双龙洞的极为神奇的部位──沟通外洞与内洞的孔隙。通过作者过孔隙时的所见、所行、所感的描写来间接写出孔隙之小。全节一共九句话。第一句话点出这一节描写的中心──孔隙。第二句  相似文献   

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甘密老师是这样引着学生走进"双龙洞",感悟"游记"这一文体特点的。师:这是——(课件出示图片)生齐:金华的双龙洞。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  相似文献   

12.
《记金华的双龙洞》达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用准确朴素的语言,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览途中的美丽风光和双龙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层次读文,解读文本,进行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0年第12期,在《答疑解惑》栏目里,读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周宗旭老师的《量词进作何解》一文。文中周老师对《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所述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作文教学,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唤起联想 亲身见过、做过、听到过的事都叫经历,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类别,注意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的经历。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总结  相似文献   

15.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全文分别记叙了作者在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看到的和听到的。作者在游览了宽敞高大的外洞后,要想一览内洞双龙的龙颜时,却被一孔隙挡住去路,真乃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想要探知双龙是什么模样,必  相似文献   

16.
袁方 《教师》2013,(36):107-108
这是一篇游记,重点足4—7节具体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外洞——孔隙——内洞,整体教学思路也要遵循这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符合游记文体的教学特点,游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领悟作芹的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  相似文献   

17.
一、导游式板书这种板书根据游记文章的特点 ,采用导游的方法 ,抽出文章的线索 ,即所谓“文章一大篇 ,抓住一条线” ,使学生认识循“线”而进 ,增进理解。如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8册第19课) ,可设计如下板书 :此则板书 ,把作者的游程按顺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行进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一起攀登 ,一起游览金华双龙洞 ,饱览祖国河山壮丽景色。二、总分总板书它是抓住课文布局特点及景物变化 ,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小结而设计的 ,给学生以纲举目张的认识 ,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便可以这样设计 :这则…  相似文献   

18.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我教学这一课时,在指导精读的同时,注意了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巧妙的语句过渡衔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一、当好“导游”,创设意境,激发情趣教学游记,教师解说、介绍极为重要,就如同风景区的导游一样,把固定的景物以生动的语言介绍给游人,牵引着游人的心。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中的:  相似文献   

19.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语第八册中游记体裁的讲读课文。按照以往的教法,引导学生掌握记叙的顺序,了解所到之处的见闻,便算是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近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从研究推敲这篇文章的遣词用语,着手设计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收益。课文第二节有这样一段描写:“山上开满了映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结合讲读课文,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命题练笔。小学生知识范围狭窄,如果没有范文,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会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最后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作文。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指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立足点的变换进行观察,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路上的见闻,然后写游外洞的情景,再写游内洞的情景,最后简要叙述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