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学生住宿社区管理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论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作为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尝试,对高等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书院制模式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管理理念、管理体系、资源配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高校应树立现代化学生管理理念、健全书院制管理机构设置、完善书院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书院制导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如何创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首要问题。新形势下,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做法,探讨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及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书院制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以书院为单位的学习和工作社区,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管理,书院制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在中国传统书院和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制度的基础上,其符合我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书院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特点,并研究了书院制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旨在促进书院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大陆部分高校开始试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它是对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通过对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共性和个性比较,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会飞速发展导致高校管理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以及学工队伍本身都呈现出阻碍高校发展的不利趋势.文章通过对学生参与管理书院制的原因和现状进行梳理,提出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弊端的最好途径在于大胆革新,采用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宿舍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共同目标。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之间既存在共同点又有各自个性。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高校宿舍学生发展功能的认识,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我国高校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现代大学书院传承中西方"全人"教育理念,契合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有效地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和通识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书院和学院协同难、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推进难等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知大学书院,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增强大学书院的自治性,创建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内核,促进现代大学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内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其实质是一种以学生宿舍为重心的住宿社区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书院制实施概况的介绍以及对书院制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书院制的实施动因,其目的是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书院制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式,书院制的教育发展模式指的是在高校的生活区建设结合高校发展特色、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发展生活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学生全员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书院的历史、藏书、借阅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代书院和现代高校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书院是高校图书馆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书院的千年历史,提出书院至少在八个方面对今天的大学教育有所启示,认为自主办学,大师执教,学术自由,主动学习,注意修德,是中国书院精神之所在,曾为毛泽东等赞扬,现为各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书院的经费管理对书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管理更加完善,加强对清代书院经费管理制度及其方式的研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经费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书院遗址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宝贵遗产,文章在调研江西省部分书院遗址现状的基础上,将书院遗址大致分为保护完好者、在现代学校或附近有一定建筑遗存者、散见于古代村落者、曾在遗址上建立现代学校但已被彻底拆除者、只知其名难觅其址者等五类。文章认为书院遗址有着与当代教育交融、见证教育人物活动和承载厚重历史信息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其文化遗产保护、学校德育、校史教育、校园景观和进行学术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化,同时也受甘肃本土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书院的发展和全国书院发展不相一致,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清代书院发展中一个非代表性地区。  相似文献   

16.
书院教育制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发展经历了几度盛衰循环,体现出“以道抗势”与“以道附势”的双重性格。表面上看,“以道抗势”体现出“道”“势”的矛盾冲突,但实质上,由于“以道抗势”蕴涵的“道”“势”对立并不是“势”与“非势”的对立,而是此“势”与彼“势”的对立,即书院所倡导的理想之“势”与现实之“势”的对立,因此,“道”“势”是内在相依且可以转化的。“道”“势”相依既构成书院制度发展的内在脉络,也使得书院制度具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7.
李兵 《教育研究》2005,26(6):84-88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院改革的进程,而且推动了始于1901年的书院改革的最终完成,从而使作为制度层面存在的书院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相似文献   

18.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也是清末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之一,其成就书院教育家的学术履历可概述为:仕途不顺,勤勉治学,开始执掌各大书院;掌教书院,醉心朴学,成就朴学大师地位;弘扬教育,门秀三千,热心书院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兴化书堂、书院发展的轨迹,揭示了书堂、书院与兴化文化的关系,指出书堂是唐、宋时期兴化文化生长的摇篮,而书院则是推动明、清时兴化文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并给当代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古代书院由盛至衰的流变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对塑造现代大学精神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