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对其动态的历史考察,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自始至终所关注的就是民生问题。民生主义思想,作为孙中山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准确把握"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的内涵,必须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下六个方面: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照价收买、土地国有以及新三民主义对"平均地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因为他们在提倡三民主义文学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旦涉及"民生"问题,就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靠近其对手即左翼文学的立场。无论从张道藩等人阐释文艺政策的文章中,还是一些官方文人的文学创作中,这种窘态都很容易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先生为增进中国人民幸福,防止将来因贫富悬殊引起社会革命而提出的经济纲领,也是其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开放思想的核心是利用外资、外力和外国技术大力发展实业,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两极分化的弊端,国利民福,实现真正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5.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要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就必须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产生最晚。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集议创设兴中会时,即立张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说明至少在那时,三民主义中最先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第二年秋,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又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订为入会的秘密誓词,亦即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提出,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已产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关于大同社会的系列论述,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是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孙中山致力构建的三民主义和谐社会,以民生主义为最重要特征,以社会主义为归宿.孙中山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既是对传统给予符合近代中国实际及未来中国发展趋向的改造和超越,也是对适应和规范近代西方社会的和谐文化的"拿来"及基于中国国情的运用.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在1896至1897年间。甲午起事败后,他去美英各国游历,“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时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在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理论——民生主义中,土地问题占有重要地位。民主主义革命家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集中表述。民族主义为历史之遗留,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为时代之进化。二者之间,孰为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的源点?三民主义之间,又为何等关系?笔者的研究表明,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虽立足于中国之现实处境,但其视野已及于世界。从世界文明发展及时代进化角度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迥异于前人之处。民族主义或许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源点,但绝非终点。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他独创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因而它也特别吸引研究者的寻味探讨。最近出版的韦杰廷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一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对民生主义思想作了详细剖析,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翻阅此书,引发了我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索,现结合对韦著的评论,把几点想法写出来,向该书作者和学者们讨教。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这里只想探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问题,探讨民生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孙中山把民生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等问题。 一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的组成部分之一。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多次阐述过它的具体内容,其中主要的有:在1906年秋冬间发布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孙中山指出:“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相似文献   

12.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其思想来因和理论源泉作一番比较研究,无疑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民生主义除受亚当.斯密和亨利、乔治等人的社会经济学说以及俄国社会主义的影响外,儒家大同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来源之一。孙中山以民本思想为本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创新了儒学的“经世致用”精神,注重社会物质和道德教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来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是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鲜明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主义在旧新民主革命历史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土地和资本两问题为其核心内容。民生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纲领和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向,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摆脱贫穷落后与建设富强国家的意愿,不愧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影响的经济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起过巨大进步作用,而且还对我们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他的民生主义的精华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所发展.孙中山民生主义内容丰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开放门户以及民生社会主义等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和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法律思想与主要观点,以及他主张实行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彭太军 《历史学习》2009,(12):12-13
在学习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表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那么,"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7.
从1911年到1924年1月,孙中山全面阐述和系统发展了他的民生主义学说,使其达到旧民生主义的最高点,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孕育着新民生主义的因素。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创立的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本文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置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下 ,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 ,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追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水利思想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重视水利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并形成一套宏伟的战略构想。这包括对黄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和开发,开浚运河,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等。水利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民生主义的指导,而民生主义随着水利思想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孙中山关于水利建设的规划与设想为今人所借鉴,给世人以启迪。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水利思想与现实脱离,在当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看作是“空想的”和“反动的”,这是不切实际的。民生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应当说,孙中山所构想的民生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且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一定的思想联系。两者之间不仅有明显的相异点,而且有明显的相同点。首先,看社会经济基础或社会经济制度。孙中山所构想的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结构,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