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泉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中国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辉。泉州拥有千年历史的南音文化,富有特色的拍胸舞、北管等等艺术形式,都彰显着泉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如今,泉州教育开始注重将泉州的地方文化融入教学中来,达到对泉州文化更好的传承,也为泉州的教育增添自身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顺利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八年,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非遗的泉州北管音乐正因老一辈的逝去而失传,随着多元音乐的冲击而缺失听众群,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泉港北管音乐的生存现状对泉州北管音乐进行调查,并为在“非遗”视野下的北管音乐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提供可参照的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泉港北管"是流行在福建泉州泉港地区的民间乐种,是具有多重文化特点的地域文化。她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凝聚着历史的深厚内涵。在对这一根植于广阔田野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展示其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陕西安康的汉调二黄剧种中迄今还保留着一出酬神戏《大赐福》,全部用昆曲演唱。本文将该剧与昆曲及台湾北管戏等剧种进行比较,从中探寻汉调二黄《大赐福》的艺术特色及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蕴涵的戏曲文化意义。根据此剧在剧本、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具有的承袭关系。而在陕西地区的戏曲剧种中,目前也仅发现汉调二黄剧种的此剧和昆曲及流播距离相对遥远的台湾北管戏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汉调二黄剧种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开展一项关于泉州高校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与泉州传统戏曲了解、认知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戏曲文化融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普及、传承,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出泉州传统戏曲文化融进泉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强传统戏曲文化教育资源载体的开发与推广,加强对校园传统曲艺社团的扶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及开展传统戏曲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
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赴泉州进香谒祖,泉台两地民间信仰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泉州的民间信仰庙宇中收藏了诸多见证泉台民间信仰交流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也见证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今年 7月 2 1 - 31日 ,我院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陈桂炳教授应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邀请 ,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陈桂炳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泉州历史文化研究 ,成果颇丰。泉州与台湾血脉相连 ,语言相通 ,习俗相同 ,驱荷复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即是泉州南安人。这次学术交流的主题是郑成功研究 ,涉及泉州和台湾两地的历史文化。海峡两岸的学者都十分重视郑成功研究。通过交流 ,了解到近年来台湾学者侧重于从小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对有关的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等很感兴趣 ,而大陆学者基本上是从文献资料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的着重点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52-153
地方戏曲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农村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大舞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本来就扎根在民间的地方戏曲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地方戏曲在新农村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其中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戏曲艺术的生产机制、传播方式、演剧形态以及新民间语境下观众群体的审美心理等。这些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层面的问题,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向农村观众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剧目。  相似文献   

9.
泉州天后宫是泉州妈祖信仰的重要宫庙,自创建以来,就与其他水神信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明清以后,妈祖的神通扩展,泉州天后宫又融合许多民间俗神配祀,并分灵到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从泉州天后宫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泉州的民间信仰是在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孕育下,泉州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泉州民歌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特色,并在与闽南戏曲音乐及泉州南音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闽南语音乐创作和地方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文章以泉州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民歌的体裁、音乐特点等角度对其地方区域特点及音乐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泉台北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泉台北管的历史、音乐形式、谱式、乐器作比较研究,发现两岸北管同异相兼各具地方特色,血缘相通共源大陆北方,酷似同树异枝上开出的两朵姊妹花。北管的文化遗产价值极高,泉台各方理应联手保护之。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遗存至今的大大小小古塔反映了泉州历史上佛教的兴盛,蕴涵着民俗,积淀着文化,既是古代泉州雕刻艺术的载体,又是泉州历史上海外贸易发达与闽台交往频繁的见证。本文通过对泉州现存的主要古塔所体现的宗教思想、主要功用、民俗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证,以揭示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福建泉州与台湾两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自20世纪80代海峡两岸恢复交往以来,泉台两地王爷信仰交流日趋频繁,交流的形式日渐多样,即由单向到双向互动;交流的对象日趋多元;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宽,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泉台文化交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根据数字娱乐内容及特点分析数字娱乐介入泉台文化交流的可行性,提出数字娱乐介入泉台文化交流的模式构想,阐述开拓泉台文化交流数字娱乐新途径构想的主要尝试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对泉州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成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着重探讨环境中自然和人文要素对泉州民间舞蹈文化特征,包括舞蹈语言、内涵、服装及道具等所产生的种种影响。并以拍胸舞为例,分析泉州民间舞蹈的构成元素,以及地域性生产、生活环境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庙是儒学文化的载体,闽台地区孔庙的建置过程,反映了儒学在闽台地区的传播过程。泉州府文庙是福建省最早创建的文庙之一。明清以降,泉州府文庙与台湾孔庙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情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泉州工业遗产资源现状,借鉴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发展模式,提出推动泉州工业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表明,泉州拥有"独一无二"的古老工业遗产、完整的晚近时期工业遗产、良好的现代工业基础以及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借鉴台湾传统博物馆与特色民宿结合的模式发展泉州古老工业遗产,借鉴原址保护功能转换模式发展泉州晚近工业遗产,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发展泉州特色工业旅游及现代工业旅游,借鉴矿山工业遗产与温泉旅游结合模式促进泉州工业旅游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姿多彩的泉州村落家族文化 ,伴随历史上大批泉人徙台而折枝移育于台湾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其外观形态和内在逻辑都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对渡台泉人社会 ,对台湾文化 ,对泉台关系均发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