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周汝昌同志根据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的首句来论证曹雪芹的生年,最后只能“暂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公历1724年)。他的这项考证之所以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倒并不是在于挽诗的内容凭证不足,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依照自己在考史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壬午(乾隆二十七年)说,二是癸未(乾隆二十八年)说,三是甲申(乾隆二十九年)说。 1928年,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根据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762年2月12日)。 1947年,周汝昌根据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此诗约作于癸未年二月),认为曹雪芹“壬午除夕”并没有死。若是死了,敦敏怎么还会在癸未年的年初约曹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前去赏花饮酒呢?再者,《四松堂集》底本有《挽曹雪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著者曹雪芹年寿推估:向有“四十八九”与“四十岁”两说。前者据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伤芹溪居士》题下“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说者认为:对诗人遣词用字固不应拘泥、抠死,但宜泉这里是“题注”,不是必须受字数、音律限制、只可“举成数”的“诗句”,因而,应系很清楚的“实际数字”,正确性较强。后者根据教诚《鹪鹩庵杂记》抄本《挽曹雪芹》两首之一中的首句“四十萧然太瘦生”及其后的《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和《诗钞》抄本)》同题首句“四十年华付杳冥”,认为从字句看:“四十萧然”还比较活络,而定稿改写作“四十年华”,对其年时已很肯定和具体,因此说,敦诚在这儿应是把清楚记住的曹雪芹时年岁写入诗中的,知“悼红轩主  相似文献   

4.
周巍《曹雪芹生年考辨》考辨曹雪芹生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论证的前提是将曹雪芹认定为曹颙之子,即曹頫(曹颙堂弟)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上皇帝奏折所云"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所生之遗腹子。而据现存《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可知,曹颙单传之遗腹子乃曹天祐:"天祐,颙子,官州同"。其考证之生年实为天祐生年。既云单传,则其论暗含了曹天祐即曹雪芹的结论,其说混淆茫昧,当误。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相对于会话、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而言,听力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材料的缺乏,曹雪芹生卒年之考证成了红学中的一大难点。关于其生年与卒年,均有多种说法。但具推定方法基本相同,都是从卒年推出生年,因其所依据的材料中“享年”是不确定的,故其卒年之结论也不可靠。而从脂批入手直接推定其生年和卒年,则可避免这种尴尬。用这种方法推定的结论既可靠,又可解决诸家说法之种种矛盾,或许可供方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作品     
<正>~~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投稿     
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达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这天,头发稀松、皮肤黝黑的他感到全身冒虚汗,家中已经断炊三天了,小儿子也于病中奄奄一息。这些年来,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石头记》的前八十回,今天,他要坐公交车到市上,找出版社结集出版,只要作品一问世,有了收入,不但家庭现状立马能改观,而且自己还说不定一炮走红!一想到这里,他就高兴得眉毛色飞舞起来。自从下岗失业后,他从来没有笑得如今天这样开心。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打工     
自从贾府衰败之后,府中各色人等全都各奔东西自谋生路去了。昔日名震一时的曹雪芹也因一部新书《红楼梦续》被列为禁书而身败名裂,窘迫困顿,衣食无安。曹雪芹无奈,只好放下自己的作家架子,拖着疲惫的身子,辘辘饥肠地走出家门求职去了。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其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姓曹名霑,字芹圃,“雪芹”是他成年后自己起的号,晚年又起别号“芹溪”“梦阮”起名“霑”是什么意思?语本汉代扬雄《长杨赋》有句“仁霑而恩洽”是沾了天恩祖德的意思。字芹圃,也应是大人给起的。满族旗人好用“圃”字起名,如瑶圃、春圃、芝圃等;“芹”,“采芹”,在封建科举时代有指望“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曹雪芹长大后,不喜欢这种俗套,另外自己起了“雪芹”这个雅号。什么意思呢?语出苏轼《东坡八首》有句“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苏辙《新春》诗有“园父初挑雪底芹”句。大概是取其高洁、生命力旺盛的意思。“芹溪”、“梦阮”是雪芹晚年题诗画常用的署名。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人的大学,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大学存在的意义,在于使人能够领悟到人的尊严,让人在有限性上建树伟大的人。一旦大学将人当成工具,它必然降低人的价值中最宝贵的创造价值。在中国,人不被当作目的而被看成工具,这也许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惟一答案。  相似文献   

12.
经验是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是人的过往经历的总结和积淀。当下教师的教育经验存在着低端性、遮蔽性、重复性、个适性的弊端,其超越的路径是:理论援手、实践反思、方法凝练。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应对     
《同学少年》2011,(7):53
传说清朝时,北京香山四王府村只有两眼水井,一眼在街中心,一眼在财主张伯元家后花园里。张伯元依仗权势,硬是把街中心的井给填了,人们要吃水只能到他家里去挑。他在井旁放了一个瓦罐,谁要挑水就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用全颜色写成的五光十色的小说。曹雪芹在写到小说人物服装的时候,真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令人惊叹。举例来说,光是红色色系的服装,就要分出宝玉的“大红箭袖”、凤姐的‘桃红撒花袄”、芳官的‘海棠红小袄”、香菱的‘不榴红裙子”、小红的“银红袄儿”、鸳鸯的“水红缤子袄儿”、黛玉的‘杨妃色绣花绵裙”等等数不清的变化无穷的色阶来。至于怎样使主色和次色搭配谐调,看上去舒服顺眼,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第三十五回“黄公费巧站柜如织”.作者倍感)I广口写道:“大红的(汗巾子)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  相似文献   

15.
清朝时,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曾在北京香山—位老王爷家当过差。有一年秋天,老王爷要为儿子娶亲,娶的是—位刘姓老臣的千金,要曹雪芹跟着去送彩礼。临行前,老王爷嘱咐他道:“如果刘大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狁给大人,1/3给小姐;如果夫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1/3给夫人,加给小姐。”曹雪芹听后,点头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16.
<正>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今天研究他的艺术观,不但可以总结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艺术经验,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由于资料的限制,要探索曹雪芹的艺术观,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困难也不是不可以克服,因为探求的门径还是有的:第一,《红楼梦》有不少地方谈到艺术问题,如“石头”论野史小说,贾宝玉论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与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十分推崇王维的五言诗 ,尤其是意境深远的五律 ,高度评价他善于用常语俗字来凸现事物的面貌和精神。曹雪芹善以五律写景 ,正是受王维诗歌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不少诗句 ,即源自王维或受王维诗歌的启发 ,不仅在字面句式上有所承袭 ,而且在情趣意境方面酷肖王维。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不是死于生活中的丧子之痛、嗜酒之狂,而是死于小说创作情感的巨大冲击。《红楼梦》自始至终处在哭成的状态中,特别是第七十七、七十八两回叙述晴雯之死,达到了前八十回叙事情感的最高峰。剧烈的心理震撼致使作者无法承受,不能自拔,终于未尽红楼而绝笔离去。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肖像应以敦氏兄弟的诗句为证来认识、描绘;曹雪芹对于凡尘并不心灰意冷,他是最深沉、最执著的入世者;曹雪芹之于《红楼梦》的著作权应持科学的态度去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乍见此题,思想上必然是“轩然大波兴”,而不会是“一池秋水皱”。其故安在?益因此题甚大,前所未闻,故不免心生猎奇,却又信疑参半。兹特引述一文,俾资剖析,以明究竟。引文如下:“龙之帝国以五爪金龙为其象征,此种传奇式之爬虫,自创世以来,并无其物。在该国各种特产中,柞蚕丝最负盛誉,不愧为东方丝绸之乡。余家所藏“江宁织造厂”之手工织品,即饰有龙凤呈祥之图纹。此品素所珍爱,视为传家之宝,几历兵燹而幸存无恙。余祖腓立普在华经营纺织品交易期间,有缘结识曹頫君,当时彼任“江宁织造”;并应曹君之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