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建构城市记忆的视角,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基于构建城市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解读.档案信息资源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分布、构成和地位如何,"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方式、程序有何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记忆受到社会关注,而城市档案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是城市记忆的保持、再现和传播过程。为此,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柳州、大连、上海等也相继开展。他们将记录重大活动、城市变迁与抢救性收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相结合,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交流和总结这些经验,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组织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14座城市档案部门派代表参加,带来了12篇精彩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葛新月 《湖北档案》2011,(11):16-18
随着“城市记忆工程”的推进,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的研究也日益丰富。然而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主要集中于研究地方“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情况,以及研究“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关系,对于“城市记忆工程”定义的探讨以及与文物部门的关系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郑飞 《四川档案》2010,(4):36-37
档案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城市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就把“档案文献遗产”定为“世界记忆工程”之一。成都市档案馆作为保留城市记忆工程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档案除要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外,还应该是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多方位的。要改变现有馆藏中机关文书档案多、声像档案少;纸质档案多、实物档案少:官方文件多、民生档案少等现状,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6.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瑛 《兰台世界》2012,(35):110-111
本文试从城市记忆理论学说入手,详细阐述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并提出了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文化资源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管先海  程媛媛 《档案》2022,(3):59-63
城市软实力建设,需要文化赋能。一个城市的档案记忆,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要为彰显城市软实力赋能,需要档案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资源建设为先、服务中心为重、协同创新为举”原则,守正创新,凸显特色,最终达到推进城市记忆工程、提升城市文化气息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的记忆工程,是一种积累,已成为一种可贵的信息资源。自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关于“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发表以来,档案工作跨人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历程,我们档案界兴起了研究档案信息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热潮,档案利用和档案积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档案积累,就没有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就没有档案的形成、积累,再形成、再积累、再开发、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以构建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为核心的"城市记忆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实践取得很大进展。但整体来看,"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建设主体单一,记忆内容、结构有失偏颇,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受限等。[1]本文以高校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为着眼点,在明确高校记忆档案对"城市记忆工程"建设重要性基础上,提出高校记忆档案的考察标准、组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城市记忆建构过程实质是对城市记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的过程。档案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建构城市记忆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档案为基础构建城市记忆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模型,具体分析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阶段的流程、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过程模型的可行性,深化理论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我省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重大战略以来,湖州市各级档案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档案工作特点,以推进“城市记忆工程”和“乡村记忆工程”为平台,在档案文化阵地建设、档案文化精品开发、档案文化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统计调查,旨在阐释“城市记忆工程”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档案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特点既是它的优势又是它深入扩展的局限因素,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是具体分析“城市记忆工程”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记忆工程:记录城市形象和重大时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开启为社会服务的新窗口,同时也作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夯实服务根基的一项重要举措,2002年3月起青岛市档案部门正式启动了“青岛城市记忆工程”,着手建立反映青岛城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档案馆“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岛市档案馆把"城市记忆工程"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照片、摄像等技术手段.主动记录21世纪初青岛城市基本面貌,为当代青岛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工程"的顺利实施,对拓展档案工作的新领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成就辉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在不断消逝,城市记忆正在日渐变得模糊。自2002年以来,已有5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继推出"城市记忆工程"项目,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还存在纵深度不足、缺乏系统性、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城市记忆工程提升到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上来。一、构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体系的内涵古往今来,一座城市承载着不知多少包罗万象的浩瀚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2023,(3):16-16
杭州市城市档案中心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2022年年底正式建成启用。中心位于杭州市之江文化带,总占地面积24069m2,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3429m2,总投资40256.83万元,是全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浙江省首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项目。中心集全市公共档案集中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基地、档案集中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数字档案存储备份中心和城市记忆体验中心为一体,除市档案馆资源外还进驻了涉及干部人事、司法、规划、医保、公积金等方面的民生档案,为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档案综合服务和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当今信息时代,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工具,已成为一种可贵的信息资源。自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关于“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发表以来,我国档案工作跨入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历程。1985年……  相似文献   

20.
下一个十年,我国县以上各级综合档案馆要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前提是要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本文论述了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的动因,分析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重点和制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瓶颈,进而以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为例提出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