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9日,中国新闻网刊发题为《用茶水当作尿浪辨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发炎”》的报道,称记乔装成患,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样迟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呈“阳性”。即“患”有炎症。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茶水发炎”事件反映了医院的问题,还是送检茶水的行为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章选如下,供读阅读参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编按]  相似文献   

2.
邹军 《新闻记者》2007,(6):36-38
2007年3月下旬,又一起“传媒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某传媒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液送到杭州10家医院进行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验出“白细胞”等超标,认定茶水“发炎”。此事一经报道,引起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3.
相信很多读者会对"茶水发炎"事件记忆犹新:两名记者暗访了10家公私医院,声称自己尿频尿急尿痛。而在被医院要求尿检时,记者用一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绿茶,并将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送检。结果"令人震惊",有6家医院的尿检结果显示,茶水"发炎"了。"茶水发炎"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公开承认,这是她们精心打造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刊发的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究竟是医德“发炎”还是记者职业道德缺失之争,直至4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批评当事媒体不负责任,以及4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将事件定性为“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这场争论才渐渐降温。然而,事件凸显的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茶水发炎”事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给予回应。针对“茶水事件”,卫生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仪器本身没有鉴定样品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只会在等同于尿液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毛群安指出:媒体此次新闻策划“误导广大公众,并且已经使很多患对医院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茶水发炎",对于业内的朋友来说,不是一个新闻。2007年4月,中新社浙江分社的年轻记者就曾策划了一条"茶水验尿"的新闻,医院给出的结果是:茶水"发炎"了。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舆论纷纷谴责医生缺乏医德。也有人质疑,记者调查方式有问题,怀有恶意,违背了新闻道德。不久,卫生部作出回应,只要含有和尿液中可能检  相似文献   

7.
读报随记     
读报,有所感,随手记之,近得三则。负负不能得正有人为检验医院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使出个“绝招”:把茶水作尿样,向多家医院送检,看你得出什么结论。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一家媒体“抓”住此事,“炒”得“火热”,一时间,这家医院不负责任,那家医院水平低下,传的沸沸扬扬。可是,人们不禁要问:你送的既是“尿样”,医院按“尿样”对待,  相似文献   

8.
批评要出以公心和善意,是建设性的,绝不能图一时之快,甚至为了吸引眼球,不顾效果。五年前曾发生过的"茶水发炎"事件,最近又再次出现。这不能不引发对某些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7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透露,记者在石家庄男科医院博大医院尿检时,故意做了点文章,送检的样品  相似文献   

9.
章晓华 《新闻世界》2012,(11):45-47
2012年7月29日晚,央视品牌栏目《焦点访谈》的《男科门诊的秘密》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方面,观众对于医院男科门诊现状的混乱表示愤怒和抗议;另一方面,众多业内学者、媒体从业人员从新闻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道德角度对记者报道的失范进行口诛笔伐。实际上,“茶水发炎”事件并非“新闻”,而此类“钓鱼执法”式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本文以“茶水发炎”事件为个案,从媒体和记者角度分析该事件中二者是如何筛选事实以说明观点从而模糊新闻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对陷阱式新闻报道滋生的原因与利弊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贾鹤鹏 《青年记者》2012,(25):39-40
2008年的某一天,当时由展江教授主持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举办了一场有关新闻伦理的研讨会。在会议上,一位让人非常敬仰的中国著名的资深调查记者谈到了2007年一起轰动性的新闻。当时(2007年4月),中新社浙江分社的年轻记者就曾在杭州某医院策划了一条"茶水验尿"的新闻,医院给出的结果是:茶水"发炎"了。消息一出,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茶水当作尿液化验出发炎”事件有了新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丁时照 《青年记者》2012,(25):37-38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央视记者的采访证明:茶水可以。两次"茶水发炎",主角完全相同,手法如出一辙,结果很是一致。如果说,第一次"茶水发炎"让人看了个稀奇,那么,第二次则没有丝毫的技术含量。这个社会,硬要把屎盆子  相似文献   

13.
“茶水发炎”事件本是一则地方性新闻,但刚推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事件在体现我国当前媒体、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07是新闻界“黑色的一年”,纸馅包子、杨丽娟追星、香蕉致癌、茶水发炎等事件把新闻媒体推上了道德审判席。2007年也广电总局重拳出击的一年,连发10多项规定,禁播一大批低俗涉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整顿不良涉性广告,严格管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水发炎”、“杨丽娟追星”、“纸馅包子”……这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虽然曾经赚足了眼球,但是过后却深深地拷问着当今媒体的社会责任,严重地摧毁着整个行业的信用。面对日益滋长的低俗之风、虚假之风,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也逐渐泛开: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到底如何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呢?  相似文献   

18.
近日,"茶水发炎"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焦点,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此事的进展和真相,同时有33%的受访者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此事.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经常要面临价值选择上的“两难”冲突,以至在道德选择中陷入左右为难的伦理困境.新闻采访的“茶水发炎”事件和新闻写作的“媒介审判”事件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佐证.伦理困境的存在,理性上困扰人们的道德选择,情感上拷问人们的道德良心.揭示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成因,把握伦理困境中道德选择的方向,是超越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从有媒体把南方某省的香蕉中常见的“巴拿马病害”说成发现了“致癌病毒”、有记者以茶水当尿送检并将“有炎症”的检验报告在媒体上公诸于世,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的出现.引发了一连串社会公众对大众媒体公信力的拷问。事后,虽然相关责任人受到一定的处罚,但是大众传媒在客观上所掌握的“话语权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判断和言行举止,对此,媒体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当记者从计划经济下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从业人员”,如何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正在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栏目刊载的文章从假新闻的危害、假新闻的成因及媒体职责等方面进行讨论,期望以此为鉴,时刻高悬新闻打假的利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