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2.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3.
钟叔河先生是岳麓书社的第一任总编辑,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进入编辑行业不久。在此之前,钟先生已经因为主编了“走向世界丛书”而蜚声海内外。我旁听过加拿大文化参赞、法新社记者和他的访谈,看见过香港电视台在他的办公室拍摄的专题片,脑海里至今仍保存着从北京或从香港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专注而崇敬地请教于他的印象……即便置身于二十年后配备手机、笔记本电脑、专车和专用司机、副手及总编辑办公室等等的今天,总编辑都应该是很忙的,可是当时“走向世界丛书”还没有编完,钟先生仍然要为每一种书写一篇“文与其人”的叙论,我看见他一开头总要撕掉好几张纸,然后在三百格的稿纸上一丝不苟地写,并不假人之手誊抄或打印。不仅如此,像如何为丛书撰写边批,如何将古人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外文词句还原,再注释今译,如何做分类索引,无论多么细碎、多么繁难的问题,他都要为编辑人员给出最有效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当了十多年老总,自然有得有失。按照人情世态,人们只愿说过关斩将,都讳言败走麦城,津津乐道于一得之功,自有他的道理。说透了,表功总比邀功、贪功好一些。以往我大会小会、写文章、作总结,也免不了炫耀一芥之功,自满于一孔之见。其实,扪心自问,干了十几二十年,本职工作没干好,所在的社不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程维高卸去了他在河北省最后的职位——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天夜里,便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他工作了13年、一生仕途最高峰的地方,回到了他仕途的起点——江苏常州。8个月之后的8月9日,中纪委宣布开除程维高的党籍,并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在此3年以前,程维高前秘书李真案发,并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程维高到河北省主政1O余年,省四套领导班子中均有不少人对他颇有微词,并多次将意见上达中央。但程仍能屹立冀中10年不倒,其政治能量可见一斑。最终扳倒程维高的三个关键人之一是郭光允。这里摘编了郭光允著《我告程维高》中的一段回忆。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听了许多对于编辑的非议。无非是正常渠道梗塞,要靠关系出书、登稿,出一本书比登天还难,等等。我出了9本书,一些朋友误会我在出版社有“过硬”的关系。我回答:“落魄20几年,早年熟人都断了来往。这几年发表的作品全靠正常渠道,责任编辑没有一个相熟的。不认识更好,彼此不带偏见,完全看作品取舍。信不信由你。”不正之风玷污了清净的文坛,一些编辑确实利用文权搞交易,但毕竟是少数。为了报刊和出版社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10.
人民日报总编辑给我写回信1996年12月21日上班时,我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人民日报社给我的信。我以为这不过是一封千篇一律的铅字退稿信。可是拆开一看,是一封手写回信。那清秀工整的笔迹,亲切的话语,使我异常高兴,我迫不及待地逐字逐句地阅读,等我看到最后...  相似文献   

11.
冯淇  苗莆 《出版参考》2007,(11):41-41
我是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在无数次的面试中做过考官,见过了成百上千的求职者,其中不乏一些离谱的求职者。下面就说几个给大伙儿听听,想求职的朋友就别学他们了。因为,这样的人我一个也不会录用——  相似文献   

12.
日常,我不断被身边的生活镜头所震撼、所打动,逼着我去构思、撰稿,逐渐养成了“爬格子”的习惯。开始由于掌握不了技巧,只能为厂广播室提供些素材, 1989年10月,省报通讯员殷默惠给我送来了《新闻爱好者》。我一看就被几个栏目的丰富内容迷住了。自此我算拜到了良师。每期到来后,不管工作再忙,家务再累,都要挤出时间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并坚持作记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个表妹,拿了驾照后马上第一时间买了车,然后就上了高速,奔赴老家衣锦还乡。上了高速后,放着小曲,美得不得了,可突然发现车子不停地在“突突突”的抖动,马上给我打电话:“哥,我在高速上,刚买的车,车轱辘要掉了!你快来救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9,(37):44-45
我是个唱戏的,我的工龄正巧与共和国同龄,60年。今年过中秋我就68岁了,我9岁登台,那时叫九龄童。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与总编辑在这篇文章标题下所说的总编辑,指的是出版社的总编辑。所以需要作这样一个题解、题注,是因为对于出版社或者编书机构来说,过去并没有总编辑之称。古代的书籍编辑机构中,相当于如今称之为总编辑的,一般称为总裁,如《永乐大典》以解缙为总裁,《明史》之以张廷玉为总裁等等。也有称之为都总裁的,如《宋史》以脱脱为都总裁;或者称之为总纂的,如纪昀之为《四库全书》总纂。就是未曾有称之为总编辑的。总编辑之称,本来是用之于报纸的。清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写了快一个整版的人物访谈,踩着岁末年初的时间点,请青年作家们聊聊一年来的心得体会,编辑还拟了一个特别诗意的主题“时间是我们遇到最好的摆渡人”.看着报纸印出来,我突然想到,这句话也可以说给自己听.身为记者,总是在记录别人的喜乐哀愁,也该留点时间写写自己.  相似文献   

17.
芦沟桥“七七”事变,揭开了日寇侵略我国的序幕。到“八·一三”,他们的魔爪又伸到了上海。在上海,我国军民奋起抗击,不惜牺牲,与虎狼般的兽军作了三个月猛烈战斗之后,不得已撤退了,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在徐家汇附近,看见日本鬼子虐待我们中国老百姓,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礼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使我非常愤恨。回到寓所,就同住在楼下的著名生物学家朱冼讲:我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我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死了比活着还痛快些!”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今年第3期上《编辑应尊重通讯员的劳动》一文,我时作者深表同情,对被曝光的编辑的做法也很气愤。同时,对贵刊不护短、不怕得罪人(因你们同属一个单位)、切实维护通讯员正当权益的可贵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  相似文献   

19.
“八一三”战起,日寇的魔爪伸到了上海,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去徐家汇附近,看见法租界以外的一条马路上,日本兵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利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我心中非常愤恨,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恰好这时候,我接到陈良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说陈诚要他转告我,数年前我在南京同他会晤时,他曾请我到他那边帮忙。当时,我曾答应:你们一旦距日本人打起仗来,我就一定去同你们一起打鬼子。陈诚问我是否还记得这句诺言,并希望我马上去武汉和他们一道抗战。与此同时,北平研究院因北平沦陷已无形解散,我们不…  相似文献   

20.
我是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南京支队机关的一个普通干部。1982年7月,《红旗》杂志编辑部聘请我为该杂志的“第一读者”。从那以后,我每月至少两次向编辑部提出看法和建议。今年1月16日,《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同志亲笔给我写了一封长达两千多字的信,介绍《红旗》杂志改进工作的一些设想,鼓励我经常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读者的关心和希望。熊复同志能够给读者写信,这不单是总编辑对读者的支持和关心,更重要的是密切了杂志同读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