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哲学的主潮是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主体这一理念必然会在其中得以彰显。现代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实践领域也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它应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在按照课本扎实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学习知识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然是社会文化意识渗透的产物,是个体在不断地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要使得个体的主体性成为一种真实的品质生长并表现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之中,必然要通过个体亲历的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教育的过程乃是一个不断培植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又能更好地提升教育实践的品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四个向度: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伦理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及理论教育实践转向的教育实践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四个向度: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伦理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及理论教育实践转向的教育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和学新 《教育导刊》2001,46(21):5-7
主体性教育不是人们主观随意捏造或杜撰出来的。它是当代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是教育领域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反应。主体性教育把主体性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根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要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作为发展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们都在不断地阐释着这一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这一问题一直没…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强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人格品质。主体性表现为主体精神的弘扬和主体能力的发挥,它是人得以全面、自主、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健康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因此,学校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实践着的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性不断得以显现,人由此逐渐确证自我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这个过程本质地体现为人的发展,发展是人存在的必然诉求。人的教育和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问题,教育作为一种人的实践活动,必须指向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这是主体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来说,创新教育具有主体性教育的特征,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教育.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主体创新能力和主体创新人格的目标,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管理机制为构建维度.  相似文献   

13.
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实践中,以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教育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一条使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使人日臻完善的教育的理想之路。这也是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当代教育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跃利  马霞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扬弃,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性内涵和当代价值出发,探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科学把握"主体——主体"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与时俱进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世纪.,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年代末到',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到',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主体性教育理论是在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时代的教育理论"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推动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主体性教育的客观必然经济社会的每次变革"都会要求并实际引起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现…  相似文献   

17.
潘礼琴 《文教资料》2005,(26):51-52
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并且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充分的主体性”基础上,人的主体性指向个人作为主体存在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等方面的一种自觉能动性,是激发个人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社会的高度发展需要的是高度发展的人,即一个具有主体性——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遵循以“主体性”为核心的自由教育原则,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求知需求的满足,自我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并更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教育的主体,缺乏对教育主体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缺乏师生互动交际。而现代英语教学在于开发学生潜能,驱动其主体发展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堂这一主渠道实施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焕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农村长期的“工具性”教育实践却背离了人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对人口数量的替代,更屡屡使农村发展遭遇人才和智力瓶颈,使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的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摒弃“工具性”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农村稳定的人力资本,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