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对创新精神内涵认识的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学科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中教师评价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式有待改变,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后提出了四条对策:加强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科教学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强大起来的重要因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对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有深远影响。初中生肩负着祖国的复兴大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及教师的重要使命。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历,论述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加强新时期学校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教育常规制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要富有时代精神内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轻负担,高质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加强新时期学校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教育常规制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要富有时代精神内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轻负担,高质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高校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相应的成绩,但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少、学科种类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理念有待创新;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各高校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校定位等参差不齐。有鉴于此,为构建新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从高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四个维度构建由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工匠精神认知调查问卷》,对成都A职业技术学院495名学生和7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四个维度上,学生对专业技能认可度较高,对其他三个维度的认可度较低;而教师在四个维度上均认为学生实际情况不足,由此反映出职业院校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念有待改进、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强化、学生自制力培养有待加强,进而提出提升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能力的建议:构建三位一体“工匠精神”培养体系;营造厚植工匠文化的校园环境;坚定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点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很重要,但是乡村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比较薄弱,因此在一些问题,如乡村学校教师本身实验教学操作就不规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全面,进行实验教学时按教科书生搬硬套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策略不当等。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时,会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创 新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是目前各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基 本要求。尤其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 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在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学科都需要要求学生具备 创新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利用 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 创造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为 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原则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实训创新结合实践锻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 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下,创新教育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学科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学科,且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且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键。与此同时,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重视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意义与创新教育的方法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务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本文讨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出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要具有创新能力,还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在音乐考试的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新课改引发师生地位与关系、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教师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其前行中出现诸多困难,如选修课空缺和被扭曲,研究性课程出现异化,条件性资源不足,学科内容偏多过杂,学科壁垒森严,目标成为手段等。而克服困难的方略是拨正教师对新课程的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施发展性教学,激励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应用系统科学开展新课改探究,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改革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从改进实验课教学、加强教学实习环节、改革传统考核制度、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探讨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具体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该学科实践性教学中有待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更新观念观念创新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没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就没有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在实施作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施作文…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生物学科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其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五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教师教学主导性问卷”、在学学生评价现任科任教师的方式进行调查,认为中学生对教师教学主导性的评价含有5个维度:教给学习方法、促进个性成长、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清楚地区分主导性发挥得好和不好的教师;不同学校类型、学历、任教科目、职务(是否班主任)在教师教学主导性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做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应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行为的呵护、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几方面从课堂发言、作文教学、课外活动设计、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探索新的学生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李洪祥 《文教资料》2008,(25):144-145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创新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加强语文的综合性、突破课堂限制并强调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因而在语文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课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综合;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