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有一篇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生的作品以幽默诙谐见长,在这里选了一篇他写的《童年》,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写的童年与之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的《童年》深刻描绘出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现状,他的这篇文章采用将儿童和成人视角相互交替的方法,展现了作者幼年的生活状况,对那段历史的下层劳苦群众的生活进行了复现,通过这篇文章的描写,也体现了作者的苦难的生活经历,再现了高尔基在艰难困苦的社会背景下不断进行反抗不断成长的丰富历程。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的《童年》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的方法,描绘俄国19世纪末的社会图景,展示底层人民生活状态,同时再现作家童年生活的苦难及他在不屈反抗中不断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礼赞黄河、忧思黄河、展望黄河美景、妙谈环保的大气磅礴的抒情散文。文章开篇饶有趣味地采用质疑的手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从解答黄河的水色入手巧妙点题。然后,作者以惊异的心情,用一奇特的比喻领起,直奔主题,引领我们到实地观看,领略黄河首曲蓝得美丽、蓝得纯粹、蓝得迷人的风采。既让我们看到黄河首曲那“心闲气定的宁静”,“没有忧伤,又没有脾气”,润泽草原,哺育牛羊,滋养人类的风姿,又感受她在“不断失去森林、草地的时候”,“愤怒地变了颜色”,现出了“桀骜不驯的刚烈脾性”的剧变;乃至化为诗人的诗,音乐家的旋律,画家的色彩,“我”的梦幻的神韵。真让人肃然起敬、心驰神往啊。蓝色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往事可以重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而且非常喜欢回忆自己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的时光,因此,以童年为素材的作品可以车载斗量,其中姚振函先生的《房顶的炊烟》非常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童年》最基本的主题就是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高尔基以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俄罗斯生活中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是促使高尔基成长的直接动因。他在作品的开头就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雷”,什么是“电”,什么是“雨”,当你看到风雨雷电这些大自然的景象时,你会怎么想呢?我们聪明而又极富想象力的祖先面对种种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创造出了许多情节离奇,内容生动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雨田)  相似文献   

8.
《秋雨》是张爱玲少数几篇纯粹写景的散文之一。读惯了太多她对时代生活评议的作品,再读此文,反觉眼前豁亮,就像是久置都市的人不经意地嗅到沁人的野山花儿香,那感觉是甘醇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他一生最大的兴趣,是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的科学真理。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格。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对年近古稀的再婚夫妇。原告是丈夫,白发苍苍,写得一手好字,诉状内容却寥寥数笔,看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儿童都只能经历一次童年。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童年,也不能代替儿童去过属于他们的童年。身为小学教师,置身于无数儿童的童年时光里,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弥足珍贵的童年?对此,读《童年社会学》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作者威廉·科萨罗教授似乎在考验你的耐心,他列举了各流派的理论,陈述了多家幼儿园的研究案例,讨论了许多有关儿童成长的社会问题……但就是不提供你可以怎样你应该怎样的答案,他只是告诉你他怎么理解儿童,他怎  相似文献   

13.
刘徽 《现代教学》2011,(12):75-77
[本书及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任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系主任,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诚心诚意的反对》等,深刻地揭示了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辛辣地讽刺了后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童年的消逝》是一部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与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来的省特级教师将要在这所乡村小学讲一节公开课。学校里的老师都没见识过特级教师。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然,有的认为特级教师是凭关系混的,是靠年龄熬的……  相似文献   

15.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相似文献   

16.
五月,有一种风,专为麦子而吹。从人的背后吹来,从田间地头吹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吹拂。只有站在麦田,齐腰的麦子簇拥着你,心里爽快得很像灌了蜜,你才会听到有一丝丝的风贴在你的耳边说话,你才会感到有一丝丝的风拂在你的额头熨烫。麦子在笑,风悄悄进了耳朵,风轻轻  相似文献   

17.
如何是好读如何是好?有时想,有钱最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假如不让鬼去推磨,可以去吃、去穿、去玩……尽情地施舍,随意地挥霍。有时想,没钱也好。没钱不怕丢财宝,不怕遭偷被抢,不做非分之想,也招不来灾祸。没钱就穷则思变,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有时想,当官最好。学而优则仕,不做官枉费十年寒窗苦,当官可以让人敬畏,可以发号施令,让自己的意志变成别人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世界、至少是一个单位的中心。有时想,为民也好,无官一身轻,肩上没担子,心中没责任,不为他人操心,也不被人家议论,没有仰慕,也没有嫉妒。有…  相似文献   

18.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怀有思。萦损柔肠,  相似文献   

19.
孙晓丽 《文教资料》2010,(30):154-156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快乐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现代科技,正左右着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我们惊异地发现童年在消逝。  相似文献   

20.
原野(第二幕,节选)曹禺焦氏不早了。仇虎嗯,不早了,您怎么还不睡?焦氏人老了,到了夜里,人就睡不着。(极力想提起兴会)虎子,你这一向好?仇虎还没有死,干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