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既对学生,也对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学科中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教是为了创造性地学。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从音乐中学习音乐,从音乐中获得美感体验,从音乐中体现学生的审美价值情感和创新智慧价值,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而“聚焦于问,寓学于乐”对孩子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使音乐教育能敞开自己美丽的胸怀去真诚地拥抱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出建立的"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新的评价体系有力地冲击了我国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论教"不仅仅是指以学生发展的状态来评价老师教得如何,它最终的目的是借助评价这支指挥棒,确立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老师教什么,应该怎样教的思想。在"以学论教"的指引下,科学课在玩中学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5.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6.
"主问"教学法,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提出了问题,他就真正进入了学习过程。否则,其学习可能是肤浅的,其探究也不可能深入。教师具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就能感染并引领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本身就缺乏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不能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设问的精妙,才能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的内动力,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奋力搅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首《虞美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哀思愁绪,多少深悲剧痛。“春化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自句一问。问出了万千情事。千般哀怨、万种思情尽在其中,而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是充分地表达了李煜从国君降为囚徒后的深重浓烈的愁情。由此看来,这“问”的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否让学生在"问"中提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要从有"问"、敢"问"、善"问"三方面进行设计,使课堂提问更科学。  相似文献   

12.
13.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置问题的方式与习惯。但课堂教学中要问哪些问题,怎样问,什么时候问,却是应该在备课中准备好的。  相似文献   

14.
“X于”集释     
便于:比较容易(做某事)。濒于:临近;接近(用于坏的遭遇)。长于:(对某事)做得特别好;擅长。处于:在某种地位或状态。等于:①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②差不多就是,跟……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数学教学离不开"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玩"中"学"。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未能将"玩"与"学"有机融合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玩"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玩是孩子的天性,能给他们愉悦的心情,让他们能够在最自然、最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课外活动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拓展和延伸课堂,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而把这种"玩"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活动中,无疑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18.
严秋丽 《甘肃教育》2014,(22):102-102
正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得好,教学才能出奇效,"读"得好,学生学得会更有"效"。1.教师"导"得好,教学有显"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与坏与新课的导入是否精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切不可重"教"轻"导",只注意新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环节可根据课程内容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比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导入新课便可以事先准备一本《山海经》,如果准备图书有难度,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山海经》中的插图,借用这些非常神奇的插图,加上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山海经》是怎样一本书。当学生用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凸显课程活动特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挖掘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开展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这种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玩”,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