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对儿童,适应学校、社会生活,乃至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起点,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开放性和外显性,便于了解儿童真实的心理活动,是成为培养良好同伴关系黄金期。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但父母教育观念对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对小学生同伴关系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对国内外现状及同伴关系,提出了同伴关系的研究问题综述;就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问题做出分析。分析儿童同伴关系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32名小学3、4、5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少,亲社会行为越多,则同伴接纳越高;儿童的同伴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没有关系;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六所普通中学的61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易受到忽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且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预测同伴尊重、同伴接纳,家庭月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和同伴忽视。未来研究中需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智障教育以培养儿童自立并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而儿童同伴关系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智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是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受个体特征、家庭教养、社会环境等影响,智障儿童的同伴关系现状并不理想,不能很好发挥儿童同伴关系的功能。家长、学校应互相配合,从优化交往环境、增强儿童自信、提高交往技巧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长的教养方式、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儿童的行为特征等是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家长对儿童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应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对同伴效应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认识,本文利用北京市三所初中的学生追踪调查数据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学生个体特征是影响同伴群体规模、良好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位置的主要原因,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期望亦有显著影响,而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作用微弱且不显著.本文将同伴关系性质、自我效能、父母关心与期望等新变量引入教育经济学对同伴效应的研究中,扩展了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念 :亲子关系对小学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而六年级的儿童尚不能有效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引导儿童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教学目标 :教师 :1 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水平及方法。2 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生 :1 形成与父母沟通的意识。2 掌握一些与父母相处的技巧。教学过程 :老师:(手指着背后的多媒体呈现的照片 ,照片是某男同学和家人的合影)请看这张照片。学生 :某同学的一家人。老…  相似文献   

8.
奉双全 《亚太教育》2022,(10):190-192
融合教育强调所有儿童都应接受同样的教育。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对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认知能力、积极情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法,基于对语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分析,结合对教师和其他普通儿童的访谈,分析影响语障儿童同伴交往现状的不同因素,将其影响因素总结为家庭生活环境、幼儿自身、教育环境、同伴交往互动四个方面。同时,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改善语障儿童同伴关系现状的建议,旨在促进凉山州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测查遵义市1-6岁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水平,了解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发展儿童同伴关系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君 《天津教育》2021,(1):58-59
儿童进入学龄期后,与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之间的相处时间逐渐减少,学校生活开始成为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加重,儿童会越来越在意同伴与自己的交往.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对父母...  相似文献   

11.
媒介技术变迁为儿童的同伴关系重新设定框架。在印刷术大量应用前,儿童间同质性较高。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在学校里儿童获得了在各种规则下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形成了新的互动惯习。电视的出现既导致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对疏离,又促进了儿童同伴亚文化的形成。网络为儿童提供了获取同伴关系的新型方式,扩充了儿童与同伴的交流模式。手机的技术特征使得儿童在同伴关系中"永远在线",扩大了儿童的私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欺凌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追访数据,对7510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访调查。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欺凌他人,寄宿比非寄宿易发起欺凌行为,学习成绩越差欺凌行为报告率越高;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显著,能够正向预测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关系越疏离越容易发起欺凌行为;同伴关系在专制型、忽视型、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继而提出提高父母教育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友谊等方法,构筑防范校园欺凌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以268名年龄在12-15岁的正常学生和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及其与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方面与智力正常学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创设良好的、适宜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态系统,重点在于增强学校教育的生态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支持性。具体到教育实践,应该聚焦于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关系"问题上,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等微系统及中介系统,运用一定的教育干预方式,加强系统之间的积极正向的联系,使儿童青少年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本文在论述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和不良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对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通过社会技能训练进行干预,以促进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为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情境因素等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就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扭曲、学业危机、品德不良等问题。综合历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伴提名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考察了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对其社会创造性和社会喜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可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通过内外向,影响儿童的社会创造性,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2)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与儿童的内外向、神经质一起通过社会创造性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提高儿童的外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性,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和同伴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怎样使这些流动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的集体,尽快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教师提出了思考与挑战。本文列举了被忽视和被拒绝两种类型的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园所文化、家园关系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一、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个案分析(一)容易被忽视幼儿基本情况:丹丹,女,5岁半,父母在本市一家建筑工地上班。丹丹在班级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