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没有“导”,就没有真正的“学”;不落脚于学生的“学会”,教师的“导”就毫无意义,授之以渔的理想境界当然是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 :“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 ,突出一个“导”字。“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掌握学习方法 ,还离不开教师的“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一、导之善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是“导”的首…  相似文献   

3.
帖征 《青海教育》2005,(3):16-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教学中的“导”指的是“导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引导、诱导、倡导、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导”,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将成为无系统、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教贵善导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有一种误解,以为主讲就是主导,讲得越多主导作用发挥得就越好。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是讲是为学服务的,应“以讲导学”,即用讲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而不是用“讲”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教贵在导,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能主要是“导”而不是“讲”,更不是“灌”。实践证明教师善于诱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填鸭、说教毕竟不能称为教育,诱导才是教育。可以说诱导是教学的最本质特征之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诱导工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谢娟红 《宁夏教育》2009,(10):51-51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它包罗万象,广袤深邃。无论是上下五千年,还是古今中外事;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语、修、逻、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能够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否则还是捧着一本“老皇历”(教材),翻来覆去地念,未免有点让学生感觉趣味索然。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因为教师“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阅读教学效果。发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从“导入”“导问”“导拨”“导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所谓“四自”是让学生学会“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自联想”,“一导”,即教师的指导。其基本特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自一导”,“自”是主体,“导”是关键,它要贯穿于“四自”的全过程,能不能“自”出成效,要看“导”得如何,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李丽超 《四川教育》2013,(11):36-36
课程改革让我们明晰了“教学”一词的含义,它是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然而,教与学的秩序关系则表述着执教者是否真正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维护。“学然后知不足”,这则我国古代教学论其实已经点明了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因学而致“知不足”,是教师施教(导)的基础。化用数学名师华应龙的话,导是因为还需要导。  相似文献   

9.
程文祥 《教育革新》2009,(10):49-4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讲授型的“讲”师变为引导型的“导”师.而学生则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认为,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课改特色,而不是教师让位给学生。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的效果如何.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导”的艺术.“导”的水平。只有在教师“导”的指引下,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教师们做得都比较好。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课堂上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教师的引导也变得小心翼翼,该导时不导,不该导时乱导。那么,我们应“导”在何处?如何“导”?“导”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1.
<正>“学导课堂”是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一类课堂形态。它倡导先学后导,以学定教,循学而导,将教师的讲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学导式”课堂虽以学生的“学”为先,但是教师的“导”绝不可小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灌输知识的手段,在“导”学上多下功夫,探寻“导”的时机和方法策略,应“学”之需求而“导”,循“学”之情况而“导”,真正让学生的学习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即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促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体现新课程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2,(10):31-31,32
课堂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正确引导,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导答”。“导答”是对学生思维的“导”,而不是“牵”,“导”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思维是以学生的思维为前提的;“导答”是教师的“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师要想办法指点迷津,让学生由“山穷水尽”转到“柳暗花明”。一、铺垫问题的背景提问时,如果不做好背景铺垫…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师应该把功夫花在“导”上,以“精导”、“巧导”、“妙导”等方法,真正把语文课从过去教师主讲的“讲堂”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  相似文献   

15.
羊剑 《四川教育》2013,(11):33-33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把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但是这样的课堂并非要抛弃教师的指导,相反更应该发挥好“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让教师的“导”高效起来呢?我认为把握导的时机很关键,教师的“导”一定要为学生好学而导,要为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予以帮助,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6.
“四主五导教学”贯穿着两条线,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这两条线紧紧地拧在一起——“导”着眼于“学”,“学”借助于“导”,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得到发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导”的内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采取“问导”式的“课堂讨论法”,即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最后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讨论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依然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生从师问”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也正是时下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只重视教师“问导”,而对学生的“导问”重视不够;只关注教师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  相似文献   

18.
“导”中有“放”“放”中有“导”□兰化三校栾翠萍“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更多的知识的过程。为什么要“导”呢?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还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学形式也由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导——学”式变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学——导”式.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则起“导”的作用.导出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导出学法,培养学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教师的导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主体是学,关键是导,明白了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会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