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科研平台纷纷利用科研人才与宣传优势,踊跃投身"文化战疫",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公众号,发送了三百九十二篇抗疫战疫音乐、美术类作品,团结起全省学校美育战线力量,形成以"美"的力量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宣传教育态势。福建儿童语言艺术研究中心创  相似文献   

2.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主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次重大疫病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人们不惧艰险、一往无前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加强“抗疫”题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内涵、情感、文化和行为导入,有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涵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淬炼其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中生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宝库。伟大抗疫精神源自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传承、鉴戒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抗疫经验与教训、诞生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准确阐释,在统筹设计中广泛宣传,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践行传承,在勇担时代使命中升华发展,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力。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他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拉萨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伟大抗疫斗争中的德育资源,探索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弘扬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黛 《湖南教育》2022,(4):16-19
<正>在本该闲放纸鸢、踏春赏花的时节,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扑,一场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的“倒春寒”来袭。教育系统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疫情防控挑战。三湘四水之间,一场以青春之名书写的抗疫新答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这是全省教育系统同心战“疫”的生动剪影。  相似文献   

7.
抗疫精神形成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是中国精神谱系的崭新一环,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将抗疫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建立过硬的心理素质、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要从把握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体验抗疫精神的深厚情感、追求抗疫精神的崇高信念、担当抗疫精神的时代使命方面入手,将抗疫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年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抗疫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8.
当前,面临即将开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未结束,学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势在必行,责无旁贷。但是学校作为育人机构,在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育人的角色站位,拓展教育赋能,站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把防控抗疫当作一门社会生活课程,以实施课程的要求与规格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让疫情防控和教育成长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好在抗疫中立德育人,在抗疫中担当历练,在抗疫中学习成长的社会生活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全国各地肆虐。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疫之战。新冠肺炎疫情,给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按下了“暂停键”;而在线教学,则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下了“播放键”。  相似文献   

10.
宣传工作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有力武器。齐齐哈尔医学院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抗疫宣传大格局,坚持主动、联动、互动、情动四大理念,创新性开展热点宣传、统筹宣传、专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充分发挥了抗疫宣传的先导作用;创新网络平台、外宣媒介、融媒媒体、文艺作品四大载体,能动发挥了抗疫宣传的联动效应;突破鹤城地域、医学领域、教育界域和高校视域,有效发挥了抗疫宣传的辐射功能,切实增强了抗疫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和引领性,让"齐医品牌"在抗疫斗争中享誉鹤城,蜚声龙江,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来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为做好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各学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春风十里齐抗疫,心有暖阳待花开”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活动,学校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科学权威的信息,避免消极信息侵扰。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推送防疫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面对疫情不恐慌,做好自我防护,积极应对疫情。  相似文献   

12.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22,(13):4-7
<正>严峻疫情下,中小学教师们在全力确保在线教学高质高效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奉献着教育人的力量与智慧。这中间,一批教育人以“艺”抗疫,创作抗疫主题的诗、书、画等作品,呈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以及教育系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生动画面与宝贵精神,传递着温暖、感动和思考,发挥了独特的、振奋人心的作用。《上海教育》杂志推出“以‘艺’抗疫共待花开”栏目,刊登上海中小学教师抗疫的诗、书、画等艺术作品,同心抗疫、共待花开。本期特级教师绘画作品特别鸣谢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致抗疫先锋     
有一位武汉的朋友告诉我,疫情过后,每当他看见防疫工作者归来的身影,他的视线就会因泪水而模糊。因为每一位在抗疫一线拼搏的工作者无恙归来的时刻,都是中国值得骄傲的时刻。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这片因疫情笼罩而充满雾霭的天空下,我们未曾相识,也未曾相见,我只能在电视里端详你们可爱的容颜。  相似文献   

15.
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还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为了适应新时代,把握“抗疫精神”对大学生的引领和教育价值,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研荆州市某高校1200余名大学生和15名教师对抗疫精神的认知情况,详细了解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全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生活"常态,让全国人民"禁足"。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尊重法治、依法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防疫抗疫实践构成了学生特定时空下的生活,在校学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科研》2020,(2):75-75
疫情当前,当我们绞尽脑汁给居家的孩子们送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线上“学科课堂”之时,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定要“快递”给孩子,那就是疫情环境下的“生命之课”。让通过学会关注当下全国发生的疫情状态,学会关心身边发生的抗疫故事。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注,但是我们需要孩子持续关注;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心,但是我们需要孩子能深度认识现象背后的信息。仙居县实验小学教师们试图通过“疫主题微拓展”语文系列微课程,从“疫情起源、病毒传播、抗疫行动……”等10个不同角度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新闻时事信息、思考现象背后原因、书写内心真实想法、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等落实语文学科要素,将“社会参与、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直面人性……”等人文要素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学校教育能够凝聚更强大的爱国力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学校教育面向国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重视教师群体,注重思想引领;针对不同学生,变通讲述方式;挖掘抗疫案例,丰富故事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抗疫体验。学校教育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各类学校要贡献与分享抗疫"中国经验";对外教育要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体验;各级学校尤其高校应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需注重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后疫情时代",教育更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此次疫情抗击留下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财富"保存好、传承好和传播好。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共克时艰,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文章合为时而著,当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解读伟大抗疫精神正当其时,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现实需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取得抗击疫情彻底胜利的精神动力,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杂志》2020,(2):112-112
全国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及教育信息化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以在线教育方式开展“停课不停学”,同心抗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展“抗疫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倡仪所有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同仁和教育信息化企业勇于担当、发挥专长,通过汇聚优质资源来服务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家长和教育部门,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