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级课题《高中扩招背景下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共分为五个子课题,作为子课题之一“高中后进生教育转化基本原则的确定”,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是“高中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大面积转化高中后进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结果表明,75%的“问题儿童”是由“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演变而来的,因而研究“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特征及其对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类型、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和谐教育、和谐课堂、和谐文化构建的研究,正成为教育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教育思想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经过学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我们专题刊出该校有关此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以期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4.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在教育等社会领域引发多重争议。本文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六个方面深度剖析ChatGPT及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其在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潜力,并尝试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两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早在“八五”期间我校就开始了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却常常与学校教育思想不一致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脱节。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创造教育一体化。为此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1 .开设创造…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10,(2):59-59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师人人都做行动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载体是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区别于一线教师感到“高”“大”“难”的正规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关注教育教学细节,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微小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学生公民成长创设一致的环境。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市实验小学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家长学校”,探索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模式。在学校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我们的孩子能否在明天的较量中取胜,取决于今天的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革,三者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关系也在调整。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又该如何与学校协调一致呢?本刊专门邀请杭州市教委及各区教育局领导进行座谈,就这个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现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内容按发言者姓氏笔画排列先后)。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正在步入公益时代。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承担者,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通过培养公益心造就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公益教育的出发点。本研究从慈善公益、人际公益、环境公益、科学公益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呈现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公益教育的态度、认知与行为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中小学德育课程内涵,将公益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起来;加强中小学公益教育整体设计,使公益教育活动化;密切中小学与家庭、社会合作,将学校公益教育引入家庭、社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宝榴 《教育导刊》2003,(10):15-17
一、课题的构建(一)课题的提出《“主动发展”教育模式》课题提出与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期间,学校“学会负责,做责任小公民”课题的研究已结题,“责任感教育”的意识已经在全校师生中逐渐得到树立。而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引下,把握好这个良好的开端,将责任感教育拓展并赋予新的内涵,强化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树立为祖国繁荣和发展而奋斗的使命感,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实施,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方面征询和论证,我们确立…  相似文献   

11.
民工子女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学校生活,是常州市雕庄中学着力研究的课题。笔者从“5+2=0”这一教育现象说起,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学校教育促内化、家庭教育创优化、社会教育倡净化等观点,尝试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加和效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制度变革与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针.由于城乡社会背景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使家庭在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上呈现明显差异.让那些处境不利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中,保障弱势群体家庭的教育权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子女教育机会、过程与结果的平等.将家庭教育公平问题纳入中国教育公平政策视阈,使其成为需要关注的课题,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实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旺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背景。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地位不高,还处在“次等”教育的地位上。这既有政府、社会、政策方面的原因,也 有学校 自身的原因。对此,应从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延伸移动数据方式,构建信息互动与协同教育资源整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平台(网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机会的扩大,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已不可忽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描述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析了1996年以来家庭资本对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社会资本对个体获得高等职业教育机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培育学校精神,促进内涵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天津教育》2009,(1):39-40
2007年,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承担了中央教科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校承担子课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学校精神”的研究。一年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接受课题专家的指导,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建设归根到底是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考查了我国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城乡差异现状,并从个人家庭与学校社会两个视角探究了差异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初中生对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的期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户籍学生的教育期望高于农村及流动学生。这种差异受学生认知能力、家庭背景及学校环境共同影响,其中家庭背景的影响大于认知能力,学校户籍结构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认为,营造良好学校教育氛围、缓解学校户籍分割、增强学校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贤贤 《今日教育》2007,(2S):36-37
“科研兴校”是当今每所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这个基石的牢固程度与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息息相关。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新课程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培养学校英语课题组年轻人的教育科研能力.就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人教育决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有关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差异的经验研究非常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及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仍然会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库中劳动力市场样本,以父亲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度量家庭背景,本文分组回归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并且从更换代理变量、删除和拆分样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最终证实了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