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动症是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常常碰到又容易混淆的问题。许多中小学的心理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同样多动的孩子,哪些才是多动症呢?事实上,引发儿童多动行为的内在因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也略有不同。因此,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多动与注意不集中的预防及矫正孙庆忠,肖瑞祥许多教师、家长为孩子多动和注意不集中以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苦恼,并四处寻找纠正的良策。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专心听讲是关键,要想大面积提高班级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那些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多动与注意不...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事,比如课堂上的"皮孩子"。所谓"皮孩子",老师们的评价是:精力旺盛,多动要强,但学习成绩差,上课不安分,是一般老师眼中的捣蛋鬼,让人头疼的调皮生。但在信息技术课上,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又不免担忧起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  相似文献   

5.
爱心门诊     
多动≠多动症答:多动是一种行为表现,包括坐不住、情绪不稳、嘴巴讲个不停等。多动的确是多动症的一种代表症状,但显现出多动症状的疾患并不仅仅局限于多动症,因此孩子多动不一定是患有多动症。  相似文献   

6.
早教QA     
《母婴世界》2011,(3):106-107
每个孩子特质不一样,有的孩子天性就好动一些,最好不要随便就给他扣上多动的标签。  相似文献   

7.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父母都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的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象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孩子或许会有许多小毛病,但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业,往往容易忽略。利用节假日,给孩子矫治或提前预防这些毛病,让孩子以新的面貌、健康的状态迎接新学期。一、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类孩子表现:聪明,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常容易分心,回避作业。拖拉、粗心大意的错误多,如写字凌乱、偏旁颠倒,阅读错行、漏字等;完成任务缺乏计划性和条理  相似文献   

10.
"调皮"孩子虽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个性、聪明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孩子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他们表达爱。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调皮"幼儿,教师应多给调皮孩子表现的机会,关爱孩子,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7,(6):63-63
ADHD是英文"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简称。有这种病症的孩子表现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古今中外,许多被医生认为患有此症的名人,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就把儿童“多动”作为一种病态予以描述。国外学者一度认为,儿童的多动表现是大脑受损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命名为轻微脑功能障碍。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并无脑功能降碍,而且许多大脑受损的儿童并无多动表现。80年代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美国学者已将儿童多动症正式定名为注意缺损及多动障碍。在国际上,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度曾过滥。我国在80年代初也出现过儿童多动症“诊断热”,有些地区统计患病率高达15%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也随意把好动的儿童“诊断”为多动症,由此造成家长、教师和问伴对这些孩子态度上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式的  相似文献   

13.
杨宗 《小读者》2011,(7):1-1
从前,有个没儿子的贤明老国王,宣告天下:"我要亲自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做我的继承人。" 他拿出许多花的种子,分发给每个孩子,说:"看谁能用这种子培育成最美丽的花朵,我再决定宣布谁是继承人。"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浙江师大季诚钧一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爱顶牛。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许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与逆反心理有关。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产生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而做出"逆反"举动: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家长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5.
也许多动暴躁,也许敏感羞怯,不同的孩子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孩子的气质如何形成?孩子的气质可以改变吗?不同气质的孩子,该有如何不同的教养方式呢?  相似文献   

16.
欧海棠 《辅导员》2010,(10):25-26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确确实实地能够使孩子对学习、做事产生兴趣,但维持不久。"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相似文献   

17.
每年早在寒假尚未来临之时,许多家长已开始为孩子的"第三学期"做打算。为了顺应家长的需求,不少幼小衔接班相继开课——每周日或者周六从早到晚,语、数、外一门不拉,一直上到次年6月。"保证你的孩子进入小学后,零适应期";  相似文献   

18.
手是人们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辩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19.
顽皮的孩子显得可爱,顽劣的孩子令人头疼,不知疲倦的孩子却让家长束手无策,如果你有一个多动的孩子,千万别以为这都是孩子的过错……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报告,儿童多动症影响3%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前来咨询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家长,在查找学习困难的原因时往往是对于孩子的多动易于接受,而对于孩子的智力不好即智力低下,却不易接受,有时甚至这个孩子无多动现象而家长却极力向我们描述该儿童是如何的爱动,然而通过我们在咨询室对儿童观察和询问病史,我们看到儿童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