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否定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鹄的之谬论,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加以批判和引领。近年来,学术界研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哲学地位和内容边界及其与哲学虚无主义的关系,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社会各阶层的微观影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历史观消极影响的特点、规模、深度等方面的质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用新的方法从不同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细化理论研究和广角度实践探索,已成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宏观评论较多,微观、系统研究不够;大都集中讨论古韵分部和阴入相配等问题,对其他问题关注不多;局限于以江氏的理论谈其理论,历时和共时地比较研究不够;对原材料挖掘不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宏观评论较多,微观、系统研究不够;大都集中讨论古韵分部和阴入相配等问题,对其他问题关注不多;局限于以江氏的理论谈其理论,历时和共时地比较研究不够;对原材料挖掘不够。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重新泛起,并呈现出形式日益隐蔽多样、危害日趋严重之势,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理论维度上,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政治本质和价值特质;历史维度上,厘清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脉络;现实维度上,指明了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整体策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对于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推进。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政策的研究历程;就其视野而言,主要存在宏观视角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以及微观视角下的微观政治学分析和人种志研究,以及文化学、哲学、管理学等视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是由系统的理论研究向专题式的问题研究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改革的转换过程日益缩短,教育政策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查,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影响程度呈问题上的差异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程度高于教师、认同历史虚无主义与认同新自由主义呈正相关关系等特点。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是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惑性、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存在不足、社会思想氛围和社会现实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因此,要从改进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和信息管理、深化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努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刘修利  胡超 《地理教育》2012,(Z2):109-110
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的研究按层次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来展开分析,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如对教材内容整体分析包括初高中地理内容衔接等,微观分析的"活动"模块、"案例"模块、"图像系统"等研究;对新课标下四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推进。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政策的研究历程;就其研究路向与视野而言,主要存在宏观视角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以及微观视角下的微观政治学分析和人种志研究,以及文化学、哲学、管理学等视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是由系统的理论研究向专题式的问题研究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改革的转换过程日益缩短,教育政策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的研究按层次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来展开分析,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如对教材内容整体分析包括初高中地理内容衔接等,微观分析的"活动"模块、"案例"模块、"图像系统"等研究;对新课标下四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等.而基于中观层面的研究则很少,进行该层次的研究是对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过于宏观与微观研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同时对教师教学中树立"中观"教材理念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通过对保安族研究文献的梳理,认为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保安族介绍性质的研究,保安族现实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保安族教育类型及教育特色的研究,保安族教育历史的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关于保安族教育研究,存在着零散描述的多,系统研究的少;实证调查研究多,理论推演的少;宏观整体研究的多,微观具体问题研究的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今后的保安族教育研究将加强对保安族教育的系统研究,从研究方法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的问题也将更为微观和具体。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是贯穿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之中,它既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财务工作不断发展的成果。本文主要是探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微观措施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陇南礼县籍五代作家王仁裕不仅创作了《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笔记小说,而且创作了万余首诗,留有"诗窖"的美誉。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王仁裕及其研究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王仁裕及其著作的力作。该著对王仁裕生平事迹、文学典故以及文学作品进行了多维考释评记,理清了王仁裕研究中的诸多阙疑,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界对"学校法人"的研究,主要关注学校法人的必然性、学校法人制度及其意义、学校法人本质、学校法人财产权以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等五个问题。其不足在于,对"学校法人"概念的界定尚待明晰,也缺乏对学校法人条件以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本身的深入研究。今后应通过加强文本、历史和比较研究,重点研究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并关注无法人地位的学校及其存在方式和责权。  相似文献   

14.
史诗微积分包含着微分和积分两个概念,从微观上说,微分就是"无限细分",从宏观上说,积分就是"无限求和";而从纵向坐标来说,微分包含速度、加速度和曲线,从横向坐标看积分指的是面积、体积。托尔斯泰小说在宏观与微观的张弛,横向与纵向交织的网络上展示出广大无比、巨细无遗丰富的分点,众多微分都以自身的方向、力度融汇在整个历史中,展示它们全体的合力,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宏大历史积分。文章将从宏观与微观及横向与纵向两个板块,深入探讨托尔斯泰史诗微积分创作手法统摄小说各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宁都三魏的研究主要涉及生平、文论、思想心态等方面,大多以魏禧为研究重点,对魏际瑞、魏礼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魏禧的文论具有长于策论、提倡经世致用、注重积理与练识、强调立本为要的特点。在对宁都三魏文学创作的研究中,大多以文学作品的文本为出发点去探析文学与世界的多角联系的论著,研究视角缺少开阔的文化品味和深刻的文化批评色彩。有关三魏思想心态的研究主要围绕遗民心态、伦理思想、社会启蒙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军事思想和爱国思想展开。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比分析国内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和英语本族语硕士论文致谢辞.研究国内英语专业硕士生致谢辞所出现的语用失误。这种对比研究旨在认清国内英语学习者的不足之处,提高语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英汉民族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对于母语学习而言,阅读和写作是落实语言运用的两条主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关于阅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写作的研究相对滞后。写作研究主要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写作文本分析范式,微观分析范式侧重通用语言表现,宏观分析范式侧重叙事结构,二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三方面既有突破,又有局限。构建具有教育技术学特征的新型写作文本分析范式是深度分析个体写作内在差异的新视角,是归纳母语学习普遍规律和梳理未来语言学习研究方向的新途径。新型写作文本分析范式应建立微观、宏观和中观分析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框架;依据言语表达的输出特征,探寻与内容分析框架相对应的、以发展性为指向的研究手段;并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发现个体语言运用的特殊规律,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的“神气”有很多的解释。前人对刘大椐“神气”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分为三类:从创作主体角度,从文章客体角度和主客体舍一的角度。而我们还是倡导从刘大櫆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达到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的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