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背景综述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经济总量和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 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虎踞龙盘,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包括河北、山东、辽宁三省和京、津二市。环勃海湾经济圈狭义上指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正从行政区划分的竞争向以产业互动为基础的经济区域竞争转变。环渤海经济带是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大经济区域,由北边辽东半岛经济区、西边京津冀北经济区(京三角)和东边山东半岛经济区三个子经济区构成。全区面积1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25亿,北边辽东半岛经济区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它集中了辽宁省90%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近70%的城市人口和固定资产,创造了辽宁省85%的经济总量,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具有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辽东半岛是东北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环渤海经济区概况环渤海经济区狭义上指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2市3省,面积5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5.4%,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5%。若包括延伸辐射地区山西和内蒙古中东部,陆地面积达112万平方千米,整个范围占据全国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以上。经济区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石家庄等157座城市,占全国城市的  相似文献   

5.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北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在2 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这个经济圈狭义上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2 %和人口的2 0 %。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份额占到全国的1/ 4,并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个地区的…  相似文献   

6.
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沿海经济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经济建议与生态环境的博弈问题。通过对辽宁沿海生态环境的分析,力求发现在沿海经济开发中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的重要位置,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滨海湿地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存在环境恶化、功能下降、数量减少等诸多问题,而维持一定的湿地面积,对于构建健康的滨海城市生态系统必不可少。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中湿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正确处理好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共生,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平  王欣宇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15-16,86
辽宁环渤海区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为定位。通过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浙沿海等滨海经济带形成之际,在北方沿海,一个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在内,环渤海(也包括黄海沿岸一部分)经济带正迅速崛起,令人瞩目。 一、一弯新月 环抱渤海 渤海地处我国沿海北端,是我国唯一的内海,面积达77000km~2。它三面临陆,海岸线呈“新月形”绵延580km。  相似文献   

10.
赵静  李晶 《辽宁教育》2012,(6):9-12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鲅鱼圈,行政区划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50万,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对于辽宁乃至东北全境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唯其如此,自建区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政府更加重视教育事业,他们始终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始终坚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它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巩固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角地位和作用,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分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科学的学科均有特定的方法论。重视方法论的学习与应用是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前提。方法论的抽象及深奥使大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对其难以理解和应用,大学教育中教师也往往忽视了方法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经济学教学要注意四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既有合理性,又有缺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构建全球化条件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课程存在重修率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提高经济数学课程教与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室内接虫、剪叶模拟以及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该虫在综合防治区的经济损害水平为39条幼虫/百丛(剑叶期)和58条/百丛(分蘖期).并提出用害虫种群潜在密度确定卷叶螟经济阈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作为人的基本社会活动,必然受到人的化因素的制约。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未能对经济发展中的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这是一大缺憾,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形成其化、而化又制约其经济活动。化的基本内容就是经济意识。化变革对经济变革具有前导作用。经济变革则实现化变革。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经济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重本抑末”论影响日益减弱,重商思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本末皆富”、“重本不抑末”、“裕国”说、“求富”说、“富民”说、“振兴商务”论、“商战”论、“富国、养民”说、“以工立国”论、“棉铁主义”等。晚清重商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关商业活动、商品经济的观点,而且涉及到建立资本主义近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问题。先进人士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经济利益、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挽回利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这些诉求和主张,表露出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昭示出国人早期现代化意识在经济层面的萌生。重商思想与经济民族主义意识相伴而生,突出地展现了外部侵略对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巨大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术语是经济文献的核心和灵魂。经济术语规范化是经济文献翻译的前提。本文列举了经济文献翻译中术语译名和普通词汇的不规范的现象,从经济术语翻译和经济文献中普通词汇的专业化翻译方面对经济文献的翻译规范化问题作了探讨,认为经济文献翻译规范化的核心是统一经济专业术语翻译和普通词汇的专业化翻译。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形成于本世纪初的德国,作为新兴的法学学科和法律部门,从形成之日起,经济法就饱受争议.尽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经济法现象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和认同,但无论中外,对于其是否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经济法的定位存有多种不同的界说,有的赞成,有的否定.在否定经济法之说中,“经济行政法“具有较大的影响,对经济法的冲击也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本文所构造的"综合二元对比系数"的指标变化趋势可以发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总体上升态势。究其根源,兼具城市偏向性和非连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应该是重要原因。因此,在化解城乡矛盾、消除二元经济特征的过程中,变城市偏向性和非连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为均衡性和连续性导向,应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