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早期中英关系主要是商业上的,但在中英贸易中存在着诸多的冲突与矛盾,主要集中在:广州一口通商制度、行商制度、海关税课制度、外商管理制度。18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开始出面保护在华商人,遣使访华与中国政府进行直接交涉,并明确提出与中国订立条约的目标,企图将对华关系置于条约的基础之上。但是18世纪中英之间的冲突并不是纯粹的商业冲突,而是两种不同经济理念、不同经济体系、不同世界观和文明现的冲突,并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中英关系的条约化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2.
清朝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晚,中国人黄亚胜在广州被外国水手杀死,其后凶手被指控为英国水手,中英双方就此案件进行长期交涉,成为鸦片战争前中英商贸、外交及司法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黄亚胜事件保留了一批珍贵档案,深刻反映了清代文书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了鸦片战争前后中英商贸、外交关系、涉外法权、条约口岸体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自民国年间以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营口替牛庄开埠"之说流行甚广.本文通过梳理牛庄口岸变迁的历史,确定没沟营与牛庄之间的正确关系;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文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没沟营筹备开埠的实践以及对密迪乐考察牛庄的分析,从而得出,"营口代牛庄开港"之说不但在档案文献中没有记载,而且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应该属于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清末,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引发了很多教案。扬州教案就是其中一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在解决冲突中,英国政府和传教士,是按照条约规定来处理的。在法律上,传教是一项条约权利。清政府和普通民众应该予以尊重。即使清政府与士绅不认同基督教,也应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外国人的传教权,而不是煽动冲突,恶化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5.
1902年9月签订的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裁厘加税"问题。中英《马凯条约》中关于"裁厘加税"的条款反映了20世纪列强加强对中国经济进行渗透这一阴谋,揭露了列强对中国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财政税收领域进行干预范围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马凯条约中关于"裁厘加税"的规定,在本质上是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干涉中国内地税制的产物。因此我们不可忘记中英新商约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教师询问:“中英《南京条约》赔款用的是什么货币单位?”我们回答:中英《南京条约》赔款用的货币单位是西班牙银元。为什么中英《南京条约》赔款用的货币单位是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英两国的鸦片税厘之争,虽然谈判迁延,事件错综,但因为纷争的结果最终是以条约来体现,所以可以根据其间所签订的条约理清纷争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1858年至1870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新修条约>时期,1875年至1887年<姻台条约>、<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香港鸦片贸易协定>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时期,1901年至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期,1906年至1911年<中英禁烟条件>时期.四个时期的纷争各有特点,但又同时都表现出中英双方统治者在盘剥中国人民财富上的高度一致性,给晚清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晓婷老师在《历史学习》2002年第6期上指出,本人所设计的一道选择题有误,并认为最早侵犯我国领海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应为中美《望厦条约》,而非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根据为:《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  相似文献   

9.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七十年间,中国和外国订立的条约、协定、章程、合同等共约五百余件。这些不平等条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组:1842年的中英江宁条约和以后两年间与英、美、法订立的五口贸易章程,是第一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开始。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初步建立起对中国不平等的通商制度;这种制度又为1858年以中英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为中心的一组不平等条约(包括英、美、法、俄等国),以及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加以巩固和发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14页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 0 0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 0 0万两白银。”第 15页 :(《北京条约》中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如此表述有两处不妥 :其一是《天津条约》中的赔款与《北京条约》中的赔款之间关系不明确 ;其二是《北京条约》中赔付给英国的 80 0万两白银并非全部是所谓“军费”。《中英北京条约》第三款明确规定 :“一、戊午年 (咸丰八年 ,185 8年———笔者注 )原约 (指《中英天津条约》———笔者注 )后附专条 (有关赔款部分…  相似文献   

11.
1793年马戛尔尼使华,客观上反映了18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改善中英关系和扩大对华贸易的迫切要求。具体说来,降低自华进口茶叶税、减少清廷对英贸易限制、改善英商在华处境、开拓新的殖民市场和争取领事裁判权是英国对华贸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英方此次遣使访华的根本动因。而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只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附加结果,不能作为使团此次出访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翻译研究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31 Opium Way and Opium Trade 1840—1885(1840年至1885年关于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的英国议会文件)中的史料,探寻晚清中英两国在《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前围绕鸦片税厘所进行的纷争,进一步揭露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14.
国共内战时期,英国对中共的态度大致经历着由反共走向“亲共”的转变历程。英国对中共态度的转变,从宏观上受到二战结束之初美苏冷战背景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内战局势以及中英关系中香港问题的影响。从根本上而言,内战时期英国对中共态度的转变,与此间英国对华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在这种表象性的态度转变背后,英国外交政策中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凭借强大军事实力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一要职期间,掌握了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税收大权,在发展对华贸易中维护英国的利益,但是其实行的海关体制方面的改革,也为中国海关走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来,中西之间由交冲而交往的过程,本质上是西方人执条约以范围中国的过程。由于条约体现了西方人的利益、利权、意志和规则,所以,执条约以范围中国,其历史内容正是西方人用条约来改造中国。而本无条约传统,从而本无条约意识和条约知识的中国人则在这个过程里被条约所拖拽,一步一步地进入了由欧西立范式的世界秩序之中。与之相因果的,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被动变化和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权有二次收复港九地区的好机遇:一次是1942年的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另一次是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两次机遇中,蒋介石政权是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究其责任,失败并不是由于蒋介石政权无能,而是由于收复港九地区的条件不成熟。蒋介石政权收复港九地区失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惯常居所地作为属人法连结点,逐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条约所采用,已经取代国籍和住所成为属人法的发展趋势。在最新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我国首次采用经常居所地这一新的概念作为属人法的连接点。这一改变缓解了长期以来国籍和住所两大连接点的分庭抗礼的局面,同时也符合我国当前的法制形式,对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目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从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阐述来看,在1927年以前,反帝目标的内涵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每次反帝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也总是将斗争的目标引向废除不平等条约。对于国民革命反帝内涵的界定,也是限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范围。在这个时期,党侧重于反对经济方面,尤其是关税方面的条约特权。中国共产党的废约反帝主张,对孙中山国民党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大革命具有了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基本内容的反帝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