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说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答案见教材82年版第3页,83年版第4页。 2.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可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与客观现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心理产生虽然依赖于客观现实,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反映客观现实;这种反映关系是通过人本身的实践活动进行的)”和“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有许多基础信念:“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借助言语和行为而表现;语言是对客观现实的图画等。本文以当代哲学的发展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批判为导向,对上述体现着现代文化精神的心理学基础信念作了批判性反恩。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苏联生理学家И.П.巴甫洛夫以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用数十年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高等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为辩证唯物主义对於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心理是脑对於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奠定了巩固的自然科学基础。因此,巴甫洛夫关於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就构成了心理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一、心理与意识的关系、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的心理活动是反射。①什么是反射。②反射活动的三个环节、③人类反射的主要形式——条件反射.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什么是反映。2.客观现实影响心理的途径。四、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核心。2.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活动公式。3.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大的范畴。又把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理论基础的各家心理学著作共同认为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一致认为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情感过程反映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对意志过程的论述,在西方心理学著作中非常少见。在中国和原苏联各家的普通心理学著作中虽然设置了“意志”这一章,但对意志过程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却找不到具体、明确的回答。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心理状态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是具有客观性的。 所谓“触景生情”,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外界景物的触时,便会产生内心感情的波动。“情”是客观现实,“情”是心理活动。“触景生情”形象他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然而心理活动还有主观性的一面,既同一客观现实可以引起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活动。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经验多寡。阅历深浅都存有差异,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所不同。 技艺成熟的歌唱家和初上舞台的歌手,在同一纷杂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使我认识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必须按照心理反映的客观过程指导作文。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而这个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这样 ,我们可以把构思 ,写文章的过程简单地表达为这样一个公式 :客观现实—心理—语言文字。先得有客观存在的“境” ,客观现实的“景” ,人的心理才有所反映 ,再把所反映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在指导作文时 ,用“课内素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 ,这是符合心理反映过程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让学生观察各种静物、陈设、动作、外貌等。抓住特点作“单项”素…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指出:客观世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心理活动是精神,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心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被反映者可以脱离反映而独立存在,但是反映不可以脱离被反映者而独立存在。我认为,中师《心理学》统编教材在对客观世界与心理内容的关系的提法上值得高榷。“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见教材第五页)“人类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同上) “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就是说,心理是  相似文献   

9.
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内容”和“心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内容,也研究人的心理形式。那种认为心理学只关注心理形式而不关注心理内容的观点,既有悖于辩证唯物主义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智育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智育心理学研究智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有时也叫做“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其实,教学不仅包含智育任务,同时还包含着德育与体育任务。学习不仅包含智育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德育方面的问题。为此,把智育心理说成是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是不确切的。必须把智育心理从学习心理中区分出来而与德育心理相并列,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听浇的语言能力,而其核心是学生心理语感的能力。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语感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心理对客观具体的语境的敏锐感知、领悟、把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感“反映”的质量、速度和方向要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语言修养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境,语感“反映”的角度、广度和深度不同。而语感训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境的解读,增强语感意识,提高心理感知和思维品质的水平即心理反映的质量。从  相似文献   

12.
传统心理学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结构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心理学对思维结构的看法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从人的心理整体来看,思维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然而,也可以把思维看作是一个整体(母系统),其下又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于是出现了“思维的心理结构”问题。研究思维的心理结构就必须首先明确思维的“各个组成部分”,其次必须知晓它们的“搭配和排…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心理学的危机源自心理学以研究“物”的方式--心理学的二歧视野研究人。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对呼唤心理学确立“人”的研究方式--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心理学中业已出现的各种整合尝试均未建基于对人的本质的完整把握上。唯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看待人的本质,心理学的整合野才能真正得到确立。亦只有以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去观照人,未来才会有能够展现人的全面本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系心理学教研组自从贯彻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以来,由于执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开展学术讨论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上学期心理学教研组两次讨论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与会的同志都踊跃发言,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同志们一致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和动力问题,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重视。一方面,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好地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并以心理学的材料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另一方面,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在  相似文献   

15.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理论对心理的起源和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进化心理学既反对心理起源的内源决定论,又反对心理起源的外源决定论,认为心理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心理学把“过去”看作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把适应和压力看作心理进化的动力,认为心理机制是由“模块”构成的,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行为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虽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是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而形成的。毛泽东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意识与脑的关系,认为意识是客观物质反映到脑中的理性认识,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对人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科文摘     
理科文摘数学教学中创设“最近发展区”例说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他把儿童心理机能的现有发展水平称作第一发展水平;借助成人的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囹的水平称作第二发展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称:%近发...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歌唱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大脑的特有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人的实践能力。而歌唱心理就是指与歌唱活动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伊·卡·那查连柯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前后有11次提到“意识”一词,概括起来是创新意识、估算意识、探索意识、观察意识、数学意识等。本文把它概述为数学意识。何谓数学意识?在哲学上,意识和思维是同一类的、同一意义的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可以通用。但意识一词的范围较广,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而思维则指认识的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意识使人能够用从客观…  相似文献   

20.
刘荣 《教育艺术》2006,(2):60-6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入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曾公布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其中第七条原则是: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则会受到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现代语文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